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播报 > 时事新闻

第二届中国律师论坛自由论坛掠影

发布时间:2002-10-30 浏览数:1,454

“中国短期内能否出现著名的品牌律师事务所”、“中国律师业发展是否应培养学者型律师”,中国的律师们对这两个焦点问题的思辨,将10月19日至20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律师论坛推向了高潮。这一次,律师们不是在法庭上为各自的当事人利益在争辩,而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为自身行业发展大计,为律师业的未来而辩。     论题一:中国短期内能否出现著名品牌律师所   主持人:王嵘(上海申达律师事务所)   正方主辩:陈乃蔚(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支持嘉宾:胡明(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   戴勇坚(湖南万和联合律师事务所)   反方主辩:吴伯庆(上海金茂律师事务所)   支持嘉宾:陈王君(湖北维力律师事务所)   汤尚濠(海南尚濠律师事务所)   评点嘉宾:朱洪超(全国律协协会副会长、上海市律师协会会长、上海联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正方论点:中国短期内会出现著名品牌律师事务所   首先界定几个关键概念:   界定一:短期是指3年到5年(中期是指10年,长期是50年到100年)。   界定二:著名品牌事务所有五大基本指标:   具有相当规模;集聚一大批专业精英;享有相当的市场占有率———创收和效益均名列前茅,远远超过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律师业的平均指标。更重要的是该著名品牌所拥有一批稳定的高端客户群(这是核心竞争力);实行专业化分工,能为客户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具备相当社会知名度。   理由和依据:   1.中国实施了依法治国的方略。这是短期中国出现著名律师的良好法制大环境。   2.中国加入了WTO,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世界经济的大循环,中国的律师业也必须参加国际竞争。有竞争,就会有品牌,有品牌,就会有著名律师。   3.大批留学归国人员加盟中国律师业,将迅速提高中国律师的服务水准和竞争实力。   4.世界500强等高端客户群进入中国,为中国律师业著名品牌的迅速形成提供了机会。   5.现实生活中已经出现一批著名品牌律师事务所的雏形———现代化的管理,专业化的分工,规模化的经营,优秀人才的集聚,超常规的发展。尽管这些雏形还很稚嫩,但其发展速度惊人。A.上海律师业创收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5%到30%,而事实上有不少所已达到50%甚至超过100%。B.上海浦东地区人均律师占有率达到万分之7,已接近世界发达国家的指标(美国纽约万分之二十五,英国伦敦万分之十一,法国巴黎万分之七)。C.北京金杜所的规模现已达到400人。   6.中国律师业在短期内形成若干著名品牌所的理论依据是超常规发展理论。中国政府及律师行业组织的大力推动是超常规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大家都热切地期待着中国著名品牌律师事务所的早日出现。   ■反方论点:中国形成真正的著名律师事务所需要几代律师的努力   中国有句古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老店才是久经考验的真品牌。中国律师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要锻造一个世界级的律师事务所品牌,半个世纪,甚至一百年并不算太长。   品牌所可以分为三种:规模的品牌所,专业的品牌所和个人的品牌所,中国的情况是应该有更多的专业品牌所。   著名的品牌所是相对的概念,在一个律师发展阶段或是在一个地区建立起著名的品牌所是可能的,但要创立一个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律师所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个律师所只经过5年、8年就断定它是著名所为时尚早。   一个著名律师事务所,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律师事务所,并在相当长时间内,在某一地域,在各方面始终走在同行业的前列。它的标志是:   1、稳定的著名客户群。著名的律师事务所服务于著名的客户;著名的客户造就著名的律师事务所。   2、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打产品。著名企业要有名牌产品,著名律师事务所也要有主打法律服务产品。   3、稳定的优秀律师团队。   4、广泛良好的口碑。   5、持续稳定的管理结构。   信心百倍创建著名律师事务所是许多律师的追求与梦想,理智地认识锻造著名律师事务所的长期性,有利于脚踏实地去做好创建工作。短短的二十多年,一批批优秀律师事务所不断涌现,显现了著名律师事务所的雏形。如果从现在起,经过三十年的努力,人们能像说出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清华、北大,说出中国最著名的律师事务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最优秀的律师团队才真正修成了“正果”。   ■点评:   对于目前中国律师业的发展状况而言,正方的观点虽然有些超前,但仍令人兴奋,中国在短期形成著名的品牌所哪怕是我们的梦想,我们也要拥有它,我们可以用时间来检验正方今天的观点。反方的观点非常理性,同时也是我们律师追求的高目标。尽管双方各持己见,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创建著名品牌的中国律师事务所是我们的共同追求。   论题二:中国律师业发展是否应培养学者型律师   主持人:李淳(国浩律师集团深圳分所)   正方主辩:潘跃新(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支持嘉宾:高峰(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   王玉亮(山东中强律师事务所)   反方主辩:斯伟江(浙江星韵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支持嘉宾:陈军(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   梁兰芝(甘肃合睿律师事务所)   评点嘉宾:李大进(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北京公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正方论点:中国律师业发展应当培养学者型律师   一、律师能否成为学者,答案是肯定的。什么人是学者?望文生义:有学问的人,传播学问的人。约定俗成的认识:教授、研究员、科学家、哲学家。他们是研究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人,另外一种人是工程师、医生等,成绩卓著的成为了工程院院士,当然是学者。纯粹做律师业务,对律师技能、技巧的掌握和理解达到相当高度的律师,当然也是学者。   二、学者型律师能发展和完善律师专业。法律是一门科学。律师专业是法律科学的分支。光干不总结,光总结不传播都不能使律师事业得以发展。只有一批学者型的律师对律师专业的发展加以总结、研究、传播、发展,才能使律师事业得以发展。如英国早期律师都是师父带徒弟,到近现代开始总结并形成学院式教育,使律师业迅速发展。   三、中国律师业迫切需要成就一批学者型律师。加入世贸后竞争加剧,司法统一考试后社会对律师要求提高,年轻律师迫切需要老一辈经验传授。律师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作用加大,从业时间在十年以上的律师也有了物质、经验上的积累,成就一批学者型律师的时机成熟。   ■反方论点:学者型律师导向不应提倡   培养律师的目标是一个提供优质服务的商人,表现为业务熟练,服务好,职业操守好,而不是学者型律师。不要提倡律师去做学者,容易分散律师的精力,会误导年轻律师。律师是做实务的,最主要是将当事人的事情做好,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而不是以是否出名、出书作为律师服务好坏的衡量标准。   何谓学者型律师?目前一些流行的说法是:首先要有高的学历;其次,要著书立说;第三,经常参与立法活动等大事;第四,经常发表文章,接受采访,或四处讲课等,集教师、律师、学者于一身。而律师的本质系为社会提供法律服务之人,律师提供的服务是有偿的,有偿服务就是属于WTO中的服务贸易,也就是卖服务商品的人,就是商人;同时律师事务所也是一个商业机构,因此,律师要懂得经营之道,不能光做理论研究。   如今,律师从事非诉讼法律业务越来越多,非诉业务是检验一个律师实务技能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培养的是技师型的律师,而不是学者型律师。     ■点评:   双方今天的争辩观点鲜明,语言针锋相对。但有些遗憾,一是双方支持论点所提供的数据不够科学、详实,论述中横向比较和对未来展望的不够,二是关于学者与律师是什么关系,学者型律师与律师的关系等方面,双方辩论的不够充分。总之,律师的培养关键要从市场需求和个人志向的统一出发,这是有生命力的东西,培养复合型律师人才也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在座的律师都是律师业的脊梁、基石,为中国律师业的发展,我们还要精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