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律师涌动学习潮
发布时间:2005-07-29 浏览数:1,081
律师界的活动有个特点,一般来说都把时间选在周末,平时大家都忙,到了周末休息日,抓紧时间充电以便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不,7月23、24日两天,被誉为法律界“同一首歌”的“法学与法治”中国人民大学何家弘教授为听众阐释了奉法者强则国强的古训,号召律师以及其他职业群体为我们国家创造奉法者强的法制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此外他还为听众们介绍了证据制度改革的前沿问题以及他对司法鉴定问题的看法。中国人民大学陈卫东教授对刑事诉讼法修改及相关问题作了详细介绍,他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今天的人们除了对物质生活的关注之外,更多地关注自身的自由和权利,修改刑事诉讼法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应该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北京市一中院民一庭法官王忠博士是第一次以这样的形式与律师交流,感觉交流沟通很有必要,因此对此次给律师讲课十分重视,精心准备了一个月时间,带来了20个案例为律师们讲解审判实务与诉讼时效的问题。
作为讲坛的压轴,北京大学法学院贺卫方教授、国浩律师集团合伙人李淳律师、中国律师杂志社刘桂明总编辑以“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的有关热点与难点”为主题进行了对话。贺卫方教授认为在法学教育繁荣的背后有些问题值得反思,特别是关于法学教育应该适应法律职业的需求,法学教育涉及到塑造法律职业和法律制度等关键问题。李淳律师在对话中提出了为什么到现在中国还没有出现一位大师级律师的问题,并对中国未来5到10年律师前景进行了展望,他认为律师要做真实的自我,勤奋努力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刘桂明总编辑就为什么中国还没有出现一位大师级律师的问题发表了个人观点。三位嘉宾都认为大师级律师的标准应该是在行内有良好的声誉和崇高的尊誉度、广泛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对政治生态有一定影响力。
重庆律师对此次讲坛给予了高度关注,他们觉得讲坛在重庆的再次开讲与上次已时隔两年,时间太长了。平时办案很疲倦,听此类高层次的讲座可以换换脑子,是一种享受。记者见到82岁高龄的重庆第一代律师王麟一直在第一排认认真真地听讲,记者问他身体如何能否坚持下来,他说自己身体健康没什么大毛病,问他感觉讲坛效果如何,他用浓重的四川话连连说可以可以。
重庆律协会长孙发荣这样评价,讲坛是法学专家与执业律师沟通交流的平台;是闪耀专家大师们思想之光和表达律师求学之志的舞台;是提高律师整体素质丰富律师培训方式的讲台。专家们以其精深的研究与渊博的学识,给律师演奏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交响乐”。与教授、专家们的近距离接触,会让律师在吸收他们的思想和见识的同时,领略他们的学者气质和哲人风度。这是一次智慧的碰撞,一次理念的交流,一次探索的跋涉,我们将得到启迪与进步。
————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