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律护航:自主创新迎来春天
发布时间:2006-03-09 浏览数:1,335
焦点与视线
本报记者 杨傲多
连日来,“自主创新”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使用最多的词汇之一。
制定
风险投资法促进风险投资发展
今年春节,在陕西横山县王有地村村民韩秀伟的小卖部里,前来打电话的乡亲络绎不绝。韩秀伟说,村里也有人买了手机,可是周围都是山,信号不好,要花15分钟爬到山腰上才能打通。一位老汉说,快过年了,想跟在外打工的儿女通个电话,往年要走老远到村外去,自从去年春天村里装上了无线村村通(SCDMA),不用出村就可以跟孩子“拉话”了!
大唐集团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卫应该是最高兴的人。因为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让中国每一个农民都能打上电话。“能通过自己公司独立研发的新技术,改变自己国家一代人或者一群人的生活方式,使之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或者标记,是我感觉做企业最幸福的事情。”陈卫如是说。
SCDMA在中国农村的大规模应用,把亿万农民的命运与繁荣的现代生活紧紧相连。SCDMA的研发成功使我国在无线通信领域拥有了重要的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中国电信史上的突破。
2001年,SCDMA获得了科技领域的最高殊荣———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然而,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在从实验室迈向市场的过程中,没有一家运营商愿意建设一个哪怕是小规模的网络,进行试运营。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上海团代表严义埙认为,要创建创新型国家,不仅需要国家投资,更需要民间的投资,其中重要的方式是风险投资。目前由于机制和法律制度不健全,使得风险投资在资金融入、投资对象管理、激励机制和退出渠道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限制了它的发展。为此要通过制定或修改合伙企业法、风险投资法等法律制度来促进风险投资的发展。此外,还需要建立一些技术交易市场和技术中介组织,促使创新成果转让和转化,尽快有效地发挥作用。另外,中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由于先天不足,得不到银行贷款。而现有法律对民营银行贷款有限制。这就涉及到银行方面法律的修改。创新型企业在没有进入市场竞争以前,投资也觉得风险太大,政府怎样支持、挽救这样的企业,现在的法律也没有规定。最终需要修改知识产权法,使得它既能起到保护的作用,又不能过分地保护;既要适合实际情况,又要促进创新。
对创新进行保护需要有一套完善法律体系
2005年9月,国内家电巨头TCL推出薄典BO3液晶电视。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国际权威机构评审,这款BO3液晶电视以高达20多项的技术专利和全球领先的创新设计,在上千件中外参选产品中脱颖而出,摘得家电业年度最高荣誉———最佳自主创新设计大奖。
———中国政法大学徐显明代表说,知识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就有对发明者进行奖励的传统,例如诺贝尔奖的设立。对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保护,需要创新的法律制度,对创新进行保护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法律体系,以便人类更好地积累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制度创新、思维研究方法的创新,对法学研究尤其重要。在人类所有的创新中最难得的是思维创新。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应该具有建设性的思维。
只有如此,才可能实现研究方式的创新,才可能不断地采用新方法,不断地加大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应用,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徐显明教授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法律对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可以起到引导、规范、促进、保障作用。法律可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保驾护航,法律具有保障创新的功能。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法律发挥作用大多仅仅停留在制度层面,而不包括理论更不包括思想层面。
营造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屏障
回首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上海的产业工人倪志福,创造发明了“倪钻",可谓妇孺皆知,被全世界广泛应用。遗憾的是那时人们知识产权观念相当淡薄,其实验数据毫无保留地向世界公开,结果反被外国人申请了专利。倪志福痛心疾首,他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位置退下来后,又一头扎进了他的“倪钻"里,率领当年的徒弟们改进创新。
2001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终于确认其拥有“多尖多刃群钻"的实用新型专利。
———政协民建中央“关于提升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的提案中建议,营造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屏障,完善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法规和所签订的国际知识产权条约(或协定),在同一客体(产品)上应设置专利权、商标专用权、版权、商业秘密权、反不正当竞争等内容,形成全方位的法律保护体系。具体建议为:一要修改补充《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国家技术发明奖奖励的对象,应增加公司企业法人、非法人单位等;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的对象,应增加专利发明人企业和其他组织。二要补充专利法实施细则。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为“职务发明人单位"。三要修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将科技成果明确界定为:本法所称科技成果包括科技成果、非专利技术成果;将企业、个人、非法人团体的专利成果纳入到政府的鼓励优先转化、重点转化的范围里,通过股份、投资等形式促进专利成果迅速转化为产品。
加快建立现代化知识产权制度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我们的国家要走建设创新型国家之路,要把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要培育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自己的知识品牌。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王景川说,去年有国际权威机构做了一个商标价值的排位,名列第一的是美国的可口可乐品牌,其价值近七百亿美元,相当于我国湖南省
2004年全省的国民生产总值,可见知识产权的价值有多大。当年美国人在可口可乐上的创新无疑很重要,而后来的知识产权和品牌更加重要。
王景川认为,我国当前的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是缺乏根基的。他建议加快建立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制度,以完成国家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创新型产品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目标。
相关链接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逐渐完善
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2005年我国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2005年1月23日,国务院颁布《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使著作权法规定的各种权利人难以自己有效行使的权利,可以由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进行集体管理。
2005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就审理有关不正当竞争、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涉及知识产权权利冲突民事纠纷及涉及音乐电视著作权民事纠纷等案件的司法解释,向全社会公开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颁布实施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涵盖知识产权保护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实施细则和司法解释,使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趋于完善。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前后,我国又对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进行了全面修改,在立法精神、权利内容、保护标准、法律救济手段等方面,做到了与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及其他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规则相一致。当前,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重点和热点表现为对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因此,应当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遗传资源、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力度,使其更好地为我国的自主创新工作提供智力资源。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的同时,还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通过日常监管与专项治理相结合,真正作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