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保障民生 反腐再出重拳
发布时间:2008-09-01 浏览数:1,977
本周随着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的召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刑期提高,“影响力交易”行为要追究受贿罪等一系列新消息传出,我国反腐再出重拳。同时,食品安全法草案审议,也再次显示了立法对民生的保障。
反腐再出重拳
出售公民个人信息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证券交易“老鼠仓”将获罪,组织未成年人扒窃抢夺将受严惩,这些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25日开始审议的有关法律草案的新增条款。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刑法修正案(七)草案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最高刑由5年有期徒刑提高至10年有期徒刑,显示了我国反腐败的坚强决心。
因为现行刑法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量刑标准偏轻,不明财产越多,就意味着受贿额越少,这使得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某些贪官面临法律制裁时的“挡箭牌”。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刑期提高,可以有效地震慑职务犯罪,让一些腐败分子现出“原形”。另外,这一草案还扩大了受贿罪的适用范围。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等“身边人”参与受贿的,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影响力进行“钱权交易”的行为,都要追究其受贿罪。刑法的这一修改将使我国的反腐败斗争不断向纵深推进。
立法保障民生
此次会议审议了食品安全法草案、保险法修订草案、循环经济法草案、专利法修正案草案等,都是围绕我国法制建设和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拟加大对一些领域出现的新型犯罪的处罚力度,特别是食品安全法草案为社会瞩目。
长期以来,几个“大盖帽”管不了一头猪、一餐饭,老百姓为吃上一顿“放心饭”发愁。食品安全法草案提出,调整监管体制,弥补监管空白;统一标准,不再使多种标准互相“打架”;食品小作坊、小摊贩也要加强监管等内容。这个草案是根据1万多条社会各界所提意见进行修改的,其受关注程度可想而知。
通过立法保障民生,这是我国近几年立法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食品安全纳入立法,有利于百姓早日吃上“放心饭”。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恰逢其时
本周从商务部得到消息,国务院法制办正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订《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条例》。眼下,中秋节在即,豪华包装、礼品搭售、“天价”月饼等再次抬头,这个消息来得恰逢其时。
限制商品过度包装,通过研发新材料,倡导新包装理念,对商品包装进行简化,既为消费者省了钱,也节约了资源,有利于环保。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过度包装的法律,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是应该上升到法律层面的时候了。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