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贸:考验在明年(一)
发布时间:2002-12-03 浏览数:1,078
从农业出口配额到服务贸易,从数千件法律、法规的清理和修改,到民航业的重组;从对外贸易的大幅增长,到外资银行的纷纷抢滩……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认为:总的来看,由于各方面应对工作充分有力,加入世贸组织近一年来开局平稳,但加入WTO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过程,仍然需要我们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良好的开局只是成功的一半。如今,中国即将跨入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二个年头,如何化挑战为机遇,仍需要我们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电信:由观望到试探进入 去年是外资被批准进入电信业的第一年,许多外资只是试探性地和国内电信企业签署了一些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及开展业务等实质性步伐还留待第二年。 按照协议,加入 W TO后第二年,我国在移动通信、固定电话等基础电信服务的开放顺序和层次上,比第一年有所放开,放开城市由3个增加到14个,外资股权比例也由不超过25%扩大到不超过35%。 业内人士认为,拿外资最看好的移动通信业来说,外资最大可能通过资本市场间接进入,第一年由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早已在海外上市,外资参股比例已达25%的极限,所以没有新的外资进来,明年提高到35%,相信外资进入基础电信也主要以这种方式为主。 在增值服务和无线寻呼领域,明年开放的范围扩大,由3个城市增加到14个城市,外资股权比例也从30%扩大到50%,尽管条件相当诱人,但这些无论技术实力还是企业规模都相对弱小的企业,还不足以受到外资的青睐。 外资将倾向于与国内实力强大的基础电信运营商成立合资公司来拓展增值电信业。明年,中国移动、中国网通甚至铁通都有可能成为外资杀入增值电信业的合作目标。 专家点评: 明年不排除外资借道增值电信染指基础电信的可能,比如高通和联通将建立合资公司,虽说是共同开发CDMAIX应用内容,但高通凭借技术和资金上的强大优势,必将逐步参与CDMA运营,比如网络优化、技术培训等。 业内专家认为,第二年外资进入基础电信业不会有太大增幅,投资增值电信业可能会多一些,他们更多的是把纸面上的协议变成现实。还有,根据合资审批时间表来推算,明年即便有新的外资进来,最早后年才能开展业务。
银行:外资抢滩势头加速 人行日前宣布,自2002年12月1日起,将在广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向外资金融机构开放人民币业务,而东亚银行已于日前向本报记者证实,将马上向人行提交申请。汇丰、花旗、渣打也跃跃欲试。 开展人民币业务,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就是向中资银行拆借,或者借助中资银行的人民币资金实力,为大型企业提供本外币结合的融资服务。 中外资银行相互进行资本融合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人行研究局局长谢平曾公开指出,就连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将对包括外资在内的民间资本放开。 目前,汇丰、渣打、东亚及花旗银行等许多外资银行,都已向央行申请外币信用卡经营牌照,希望以此打开内地银行卡零售业务市场。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一年将有外资银行获得外币信用卡经营牌照。 专家点评: 中山大学金融学系副主任牛鸿: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初期,外资银行的网点资源仍十分有限,其策略仍以“抢占中心城市”为主导。综观中外银行的竞争,外资银行在以下三方面占有较大优势: 首先是优质客户的抢夺。外资银行进来不会跟我们打“阵地战”,他盯着的是中资银行的“黄金客户”。对金融机构而言,谁掌握了优质客户,谁就占有了市场,优质客户的流失就是市场的退出。 其次是金融人才的争夺。未来一年里,随着外资银行分支机构的增设,业务范围的逐步扩大,将有更多的富有经验的金融专业人才从中资银行流向外资银行。 再是中间业务的竞争。由于我国金融业目前仍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的管理体制,商业银行局限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中间业务,许多业务新品种无法开办。而外资银行往往利用其混业经营的优势,特别注重优先发展高增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因此,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将成为中资银行的主要威胁。
保险业:3年内全面开放 根据我国加入 W TO承诺,3年内我国保险业将全面对外开放。明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公司获得经营牌照和获准开设分支机构。包括英国商联、德国安联、荷兰保险等一批外资保险公司将陆续开业运营。被批准进入中国市场营业或筹建营业性机构的外资保险公司已达34家,他们将先后在今后一两年内开门营业。根据承诺,中国加入 W TO后两年内,允许外资寿险公司、非寿险公司在北京、成都、重庆、福州、苏州、厦门、武汉和天津等地提供服务。 为履行承诺,中国对《保险法》进行了修订。新《保险法》规定,从明年1月1日起,财险公司可经营短期的意外险和健康险。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很多财险公司都在紧锣密鼓地设计、打包销售意外险和健康险。新的《保险法》规定,个人代理人只可代理一家寿险公司的产品,而专业代理公司可以代理多家寿险公司的产品。因此,业内人士预测,部分优秀的营销员有可能从保险公司独立出来,成立专业寿险营销公司。 面对外资保险的咄咄攻势,国内保险公司上市呼声越来越急。目前,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太平洋保险、华泰财险、天安保险、大众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均已完成了上市辅导期,业内人士预测,“保险第一股”有望于明年揭开面纱。 另外,国际资本开始杀入中资大型保险公司。日前,汇丰集团以6亿美元认购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持股比例为10%。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资保险公司希望通过引进外资强身健体。 专家点评: 暨南大学金融系副教授陈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促进了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险公司主体增多,竞争进一步加剧。如广州寿险市场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外资保险公司共有7家,而现在已达10家;二是保费收入大幅增长,截至今年10月份,保费同比增长了51%,其中寿险增长更为迅速,达到了76%;三是保险产品层出不穷,如具有投资概念的投资连结保险、分红保险、万能寿险等。 接下来的一年,中国保险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健康的发展阶段。目前许多仍在国门外等待的国际金融巨头,很可能会在明年取得“入场券”,国内保险公司也将面临着更激烈的多元化竞争。随着竞争进一步加剧,行业自律问题将日益彰显,保险行业协会作为民间组织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表现之一。
零售业:开放步伐不会提早 加入WTO第二年,外资将以并购形式进入中国。此外,外资可以进入出版物分销领域,据悉,国家新闻出版署即将出台外资进入出版物分销发行领域的暂行规定,一些大型新闻出版单位经营性的子公司有望成为第一批获准的出版物分销合资企业。值得注意的是,外资进入分销领域,绝不仅仅是为获取流通利润,最终目的是要求能够销售国外其他公司生产的商品。中国政府也在寻找符合 W TO游戏规则的方式来保护中国的零售市场,将在现行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基础上,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进一步研究制定《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争取尽早结束试点,转入正常开放。 对于零售业开放的步伐超出了当初的承诺,之后会不会全面提早开放?国家经贸委主要负责人多次表示,为了让中国企业有喘息的机会,加入WTO后零售业不会全部提早开放。国家经贸委有关负责人日前在第四届中国连锁业大会上再次重申,各地应按照承诺的时间表,不要提前开放。 专家点评: 广东省经贸委贸易市场处陈容秋:加入WTO才一年,外资在中国加速抢滩,零售业对外开放的门户越打越开。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开店数量已触及承诺底线;二是开放的城市也已远远超过承诺的13个试点城市的范围;三是外资股比的限制已大大减少。 加入WTO第二年,整体情况不会有很大的变化,但值得关注的是,国家最近颁布的关于允许外资收购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的暂行管理办法,将对流通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流通业在这一政策变动中肯定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前外资通过合资进入,估计明年将出现以并购中国企业的形式进入。 而根据国家经贸委日前刚刚出台的《全国连锁经营“十五”发展规划》,我国将合理规划发展现代大型综合超市,并限制大卖场和仓储式商店的盲目发展。尤其对东部地区、沿海地区的商业布局将有严格规划,同时对中西部投资将予以鼓励和支持。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将使外资零售商在东部沿海的扩张产生影响。
外贸:考验在今后四年 中国企业今年在市场竞争中表现不错,除了中国整体经济环境向好、企业本身为应对加入世贸挑战作了较充足准备等因素之外,也有一些政策性、短暂性的因素在起作用。如果不清醒地看到这一点而产生盲目乐观的情绪,今后几年可能就要吃大亏。业内人士表示,真正的考验在今后四年。 专家点评: 广东省WTO咨询中心主任陈秋彦:在加入WTO谈判中,我们在承诺开放的很多领域都争取到了一个过渡期,加上外资对国内市场还不熟悉,因此我们的弱势行业和部门尚未明显受到冲击。但过渡期后,我们加入WTO前所预计的部分行业企业破产增加、失业增多等现象是否会出现还很难说。因此政府部门进一步改革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的方式,增强应变能力是一个长期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其次,重视国外反倾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省出口贸易的影响。国家有关部门近日的调查报告表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至少2/3的出口企业产生了影响,部分产品失去了市场,造成巨大损失。我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也居世界首位。面临严峻的形势,我们需要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进一步改善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从根本上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力。
加入WTO承诺第二年市场进一步开放简介: 1、电信 地域可扩展至成都、重庆等14个城市。增值及传呼业务持股量由30%增至49%,流动话音及数据服务由25%增至35% 2、保险 强制由中国再保险公司承办的法定分保比例,降低5个百分点至20% 3、零售 在合资企业中可拥有控股权,并可零售除书籍、报章、杂志之外的所有产品 4、运输 公路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公司皆允外方控股;速递可由外资占大多数股权 5、银行 可向中资企业提供人民币业务,人民币业务扩展至广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等合共9个城市 6、法律 取消所有地域及数量限制 7、外贸 外商小量持股的合资企业可获全面的进出口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