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请律师帮你“讨公道”
发布时间:2006-08-29 浏览数:1,704
弱势群体需要诉讼而又打不起官司怎么办?海宁市司法局的做法是,坚持“应援尽援”,由政府请律师帮你“讨公道”。据介绍,今年1月至7月,该市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并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21件,同比增长128.3%,已结民事法律援助案件的胜诉与调解率达98.2%。
一个为群众排忧解愁的“窗口”
7月31日,海宁市法律援助中心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反复说有人想害死他。中心工作人员连忙递上茶,并耐心询问,最后了解到老人有点痴呆,总怀疑有人要害他。这次老人从家里跑出来,既没带钱,又不愿让儿子接他,于是就走进了法律援助中心。考虑到老人的心情和难处,工作人员马上拨通了海宁市民政局的电话,请他们为老人提供救助。海宁市民政局了解情况后,当即按有关政策为老人解了燃眉之急。据悉,海宁市法律援助中心将“窗口”设到信访大楼一个月来,已接待群众41人,比以往多了一倍。一位多次到法律援助中心反映问题的老人说:“这里帮弱者说理撑腰,是我们老百姓的‘老娘舅’”
782名重点优抚对象享受法律援助
为切实落实法律拥军优属服务措施,今年7月,海宁市司法局和民政局下发了《关于开展为重点优抚对象实施法律援助活动的通知》。《通知》规定:全市782名在乡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在乡残疾军人,在乡复员军人和带病退役士兵需要法律援助时,凭《海宁市重点优抚对象法律援助联系卡》,只要拨打海宁市法律援助中心的电话,中心将根据援助对象的实际指派律师或其所在地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给予援助。
近日,一名农村妇女向海宁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律师道谢:“谢谢你们提供法律援助,使我家的索赔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我得赶紧把这事告诉儿子,让他安心在部队服役。”今年2月,该市现役军人李明(化名)的父亲在一次事故中不幸身亡。由于事故主要责任人不愿及时给付赔偿款,致使这起赔偿案陷入僵局。海宁市司法局闻讯后迅速指派律师提供法律援助,使这起案件得以办结。
233名联络员织起法律援助网络
今年6月,海宁市法律援助中心借“综治进民企”、“调解进民企”这一平台,在各行政村和300人以上规模企业中设立法律援助联络点(员),充分发挥其作为弱势群体申请法律援助的引导员、宣传员作用。
据介绍,该市目前已有72家规模企业设立法律援助联络员,海洲街道、丁桥镇、马桥街道等镇(街道)所属的行政村也已相继设立法律援助联络员。海宁市法律援助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盐官镇的吴老太常为栖身之处而烦恼,其所在村的法律援助联络员及时把情况汇报到镇里,在镇法律援助工作站与村法律援助联络员的协调下,吴老太的居住、衣食等问题得到了解决。吴老太高兴地说:“多亏了村里的法律援助联络员。”据介绍,到目前,海宁市已有法律援助联络员233名,已为126名群众提供了及时的法律援助。
--中国律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