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依赖到独立
发布时间:2003-12-25 浏览数:755
墨帅 每一名执业律师都有过实习的经历。而从实习律师到执业律师这一角色的转换,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换证”问题,它实际上是一个质的飞跃,而要完成这个飞跃,从业务上和心理上真正成熟起来,独立起来,往往还需要经历一定的阵痛,或者说,经历一个深入思考和检查的过程。 大凡实习律师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对指导老师的依赖性太强。回想当初,我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律师实习,那可真是自己律师生涯中的一段幸福时光:案源不用愁,指导老师社会关系广泛,业务很多;办案不用忙,很多关键性的工作指导老师都已经做好了;风险不用担,无论案子胜败,指导老师都能很神奇地使当事人对律师的工作表示认同。那时的我,所能做的也就是给指导老师打打下手,凡事都有老师扛着,对案件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运作,甚至把每一次外出办案都当作是免费出游,办起事来敷衍、浮躁,缺乏责任感和主动性。很快,一年的实习期满了,我也如愿以偿地领到了大红烫金的执业证书,自然是兴奋不已。 这天,指导老师把我找去,准备把我实习时尚未办结的一个案子交给我独立去完成。该案是一起产品质量纠纷,我们的委托人从一个体商贩处购置了一批质量不合格的皮鞋,遂诉至法院要求退货及赔偿。案子已经开过庭了,老师这次想派我去给法庭送交一双与本案有关的皮鞋用以质量鉴定。我当时正值踌躇满志,心想不就是送双鞋嘛,也未细问详情,便领“鞋”而去。 该案是在青岛某法院审理,到了青岛,我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先去著名的栈桥饱览了一番海滨秀色,又美餐了一顿海鲜,等到下午一上班,便拎着鞋盒子上法院了。没想到主审法官见到我后,说我来一趟不容易,不妨把对方当事人叫来当场质证一下。被告来了以后,先把皮鞋里里外外查看了一遍,然后直接问我,这双皮鞋是不是他销售给原告的皮鞋?我当时不假思索地说道,当然是了。被告立刻像抓住了什么把柄似的,说我胡说,并指出原告在诉状中明确提到,被告卖给她的皮鞋都是长了霉点的旧皮鞋,而我带来的这双鞋却簇新簇新的,没一个霉点。我赶紧拿过皮鞋也检查了一番,果然如此。我的头登时懵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这双鞋真不是被告卖的?或者是原告在诉状中有点夸大其辞?还是这双鞋原本就只是拿来与被告所卖皮鞋进行对照鉴定的样品?哎,我真后悔临来时为什么不跟指导老师问清楚了,当时身上又没手机,无法和老师联系。看到我无言以对的窘态,被告更来劲儿了,竟然说,我是向法庭提供假证。法官一看这情形,便对我说,你先回去吧,这双鞋无法作为有效证据。于是乎,我又灰溜溜地拎着皮鞋打道回府了。临出法庭门时,我恍惚中听到被告恶狠狠地说了一句:“真蠢!”我当时心里只觉得,他骂得好,骂得对! 我初为执业律师时的第一次独立办案就是以这样“耻辱”的结局而告终。但也正是这次经历给我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之课。我开始真正反思自己从事律师职业的态度问题。从这次教训当中,我明白了做律师就必须本着对自己负责,对案件负责的态度,办案时要认真细致,勤勉尽责,做好准备工作。更重要的是,在执业之初,一定要努力摆脱依赖性,锻炼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协调和应变能力。律师办案,靠的就是自身所具备的过硬素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合格乃至优秀的律师。 从依赖到独立,这不仅仅是一种业务上的独立,更是一种人格上的独立。毕竟,优秀的律师不能仅仅是一个按部就班的工匠,他应当学会独立的思考,独立的解决问题,这应当是优秀律师的一项特质。 ————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