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说律师业务全球化
发布时间:2005-05-27 浏览数:1,117
朱伟一
就规模而言,英国的律师事务所CliffordChance应属全球最大:2004年有近3000名律师,四分之三以上的律师,在世界许多地方安营扎寨,2003年创收17亿美元。但如果按合伙人人均创收来排,Clifford
英国律师事务所很有特点,许多所的合伙人是按工作年限分配利润,同级的合伙人平分利润,无论其本人创收多少。美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大多是按各自创收额获取报酬,行话是“猎多少吃多少”。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按劳分配”,比较有利于调动合伙人的积极性。对律师来说,赚钱是第一位的。律师跟钱跑,哪里有客户,哪里就有律师的身影。为了扩大业务,为了追随客户,律师事务所也要展开兼并收购,而且经常是跨国兼并收购。
纽约律师业务的肥水最多,竞争也最激烈,而且壁垒森严,市场已经被瓜分,外国人很难打进来。2000年2月1日,CliffordChance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兼并了美国的Rogers&Wells律师事务所以及德国的PunderVolhardWeberlAxster律师事务所。主要是兼并对方的业务,律师业务都是跟人走。
就律师业务而言,日本的门户也已打开。日本议会已经通过法律,自2005年4月起,日本律师事务所可以与外国律师事务所合并。但Linklaters等不及了,这家英国律师事务所抢先在日本登陆,宣布将收编20-30位日本律师。一家日本律师事务所的两位高级合伙人已经准备接受Linklaters的招安。
但也有对国际所提出批评的,理由是国际所这种庞然大物已经沦为工厂,律师也成了吃大苦、流大汗的体力劳动者,法律已经失去了其神秘性。一些大的老所都有上百个律师,是兼容并蓄的地方。大所是大兵团作战,需要很多人,需要各路英雄。比如,发行上亿美元的债券,重组巨型公司,都需要众多的律师。至于体力劳动者的说法,我个人认为,任何智力劳动,只要超过一定极限,便有沦为体力劳动可能。
纽约和伦敦是法律服务的两大块肥肉。相比之下,中国的法律服务市场则是一根骨头。当然是一根带肉的肉骨头。既然是肉骨头,那就有人愿意来啃。令我们骄傲的是,中国对外国律师事务所来说已经不再是根鸡肋了。美国与欧盟的律师会说,中国律师来我们这里好了,我们张开双臂欢迎他们。以美国为例,外国人可以在美国考律师资格,可以在那里办律师分所,还可以兼并美国的律师事务所。但中国律师对到美国去兴趣不大。迄今为止,中国仅有“君合”等少数几家律师事务所在美国开有分所。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中国公司没有大举进军美国,自然也不需要中国律师异国他乡提供服务。不是中国律师保守,而是中国客户尚没有这个需要。所以冲击壁垒只是一面的,只有西方国家的律师事务所在那里惊涛拍岸,敲打着我们法律服务的大门,也像狼外婆,不停地在喊:“小兔乖乖,把门开开。”
————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