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播报 > 业界新闻

广州:基层司法所与律师所“结对” 三困变三赢

发布时间:2007-11-14 浏览数:1,785

    清凉的江风掠过有着74年桥龄的广州海珠大桥。
  正是早上上班高峰期,这座钢铁大桥上双向行驶的车辆全都堵在了桥面上,成百上千的人怨声载道,却只能在焦灼中无奈地等待。乘坐公共汽车的人们不得不下车徒步前行。
  距桥面十余米的桥架高处,一名年轻男子抖动着写有红字的白布字幅,为因工身亡的父亲讨债喊冤。

 人民调解员“神力”

8分钟劝服农民工放弃过激举动

  44岁的徐广航一大清早就接到好几个紧急电话,他拎着调解服钻进调解专用车,急速赶往这起突发事件的现场。
  徐广航,广州市海珠区凤阳街司法所所长,1990年从部队转业来到乡镇基层司法行政部门工作,至今已有17年工作资历。
  11月13日,在凤阳街司法所的调解室里,徐广航向记者讲述了那天难忘的情景。
  徐广航抵达现场时,桥面上已是人山人海,有关人员的劝说工作已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僵持局势未见缓和。消防员已经铺好专用气垫,消防云梯待命升空。
  手持电喇叭的徐广航与一名消防员乘云梯缓缓升向高空,抵近桥架上的那个年轻男子。在登上云梯前,他听了有关人员对现场情况的详细介绍。
  “只要他真想解决问题,我就有把握。”徐广航相信自己的直觉。
  双方仅仅交谈8分钟,年轻男子就放弃固执态度,走入云梯篮筐……

“神力”遇现实困境

四名工作人员应对近三十万人口

  现场数十家媒体的记者惊愕徐广航有“神力”,他却平静地说:“我制服上印着大大的‘人民调解员’字样,也许他有认同感吧。”
  成功化解海珠大桥突发个案后,广州市副市长陈国到凤阳街司法所调研,他对徐广航说:“要让社会和群众知道有纠纷可以通过司法所解决。”徐广航直截了当地告诉副市长:“我们这里人手不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凤阳街道办事处管辖面积为10.3平方公里,这里常住人口约6万人,外来人口却多达20余万人,有两个城中村、39个经济合作社、20个居委会、各类企业3万多家,隶属中央及省级国有企业39家。
  人口多,环境复杂,而凤阳街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却仅有4名。海珠区司法局局长王小姗告诉记者,尽管如此,相比海珠区其他17个司法所,凤阳街司法所的人员配置还是最多的,其他司法所都只有3名工作人员。
  来自海珠区司法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全区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427宗,成功调解率为99.5%,涉及人数17722人,涉及金额约1.1亿元人民币。今年1月至10月,全区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152件,成功率100%,涉及人数15391人,涉及金额9110万元。
  “除了处置突发事件、化解纠纷外,我们还要进行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安置帮教,还有社区矫治等等工作,忙不过来呀!”徐广航叹道。

创新之举化解困境

163家司法所牵手283家律所

  “我们基层的同志很辛苦!”广州市司法局局长卢铁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这一感慨没有停留在口头。早在今年年初,一项旨在落实司法部部署“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主题实践活动的具体设想,被提到局长办公会议重要议事日程上:
  “所所结对”——由律师事务所派律师常驻“结对”司法所,协助司法所对群众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同时协助司法所调处矛盾纠纷。
  决策者的这一设想,来源于他们对调研实践归纳出来的精辟见解——将司法所的地缘优势与律师事务所的法律特长进行优势组合,实现互助互利,促进法律服务质量提高,共同维护基层稳定。
  因此,这一创新之举被寄予的期望是:既有利于推动解决司法所人手紧缺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多的、迫切的法律需求,又有助于律师深入社区、深入群众以开拓案源。
  立竿就要见影。
  今年4月,天河区南街司法所、海珠区南华西街司法所、萝岗区夏港街司法所被确定为试点单位,探索相关制度的确立。
  10月12日,广州市司法局主持了全市163家司法所与283家律师事务所的“所所结对”签约仪式。这标志着“所所结对”工作在广州市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所所结对”显成效

双赢受益满足群众法律需求

  有着“锐意创新”之誉的“所所结对”,在实践者们眼里有着怎样的真实评价?
  记者遍访多名司法所长、街道干部、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及驻所律师,搜集这些人的表述,集纳如下:
  海珠区凤阳街司法所长徐广航:“律师对我们很有帮助,有些群众认为律师有专业权威,愿意听律师分析纠纷案情,群众对我们介绍的律师很信任。”
  天河区南街司法所长梁宏伟:“开始我们担心律师事务所不愿意与司法所结对,但一接触,发现律师们愿意介入。当然,我们要求来司法所协助工作的律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法律专业功底扎实、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天河区南街党工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亚平:“实践表明:这样建立的一支队伍专业性强,有权威和公信力,社区群众特别感兴趣,也愿意向他们咨询并接受调解。”
  萝岗区夏港街司法所长姚锦全:“律师按上班时间来所值班,我们的工作压力有所减轻,尽管他们是义务在这里协助工作,但由于我们这里是开发区,有很多知名企业,律师在协助我们工作时不愁找不到案源。”
  广州市司法局副局长黄永东:“近年来,广州市律师人数增长速度加快,今年就有500名获得执业证书的律师跻身到全市律师队伍中来,‘所所结对’给这些年轻律师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卢旺盛律师:“我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一直重视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注重团队形象。我到天河区南街司法所工作,被下派到居委会,体验到了在基层司法所工作的不容易,司法所承担的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成智军律师:“作为一家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司法所与律师事务所结对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我坚持认为,年轻律师特别需要有这样一个机会到艰苦的地方去磨练自己,才能积累起丰富的社会经验。”
  梁蕴蘅律师:“我认为,在基层发生的社会矛盾,如果其解决方式不能得到法律的及时疏导,往往会走向激化。这里既开阔眼界,又锻炼能力。”
  广州市司法局基层处处长谭和平:“‘所所结对’有利于和谐稳定,有助于繁荣经济发展,有利于司法所队伍素质提高,有利于律师社会阅历和能力提高。”
  

来源: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