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播报 > 时事新闻

国内首个独立第三方基金评价体系出台

发布时间:2003-08-18 浏览数:797

  创立伊始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日前在北京正式推出其国内“IFB基金评价报告”,该报告被称为国内首个独立第三方的基金评价体系。   近年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迅速发展。不仅基金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基金品种不断丰富。截至目前,已成立各种基金82只,基金规模达1492亿元。与此同时,投资者的差异也开始显现,投资需求日趋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当前迫切需要更加科学、细化的业绩评价指标,全面反映基金的风险、收益特性,为投资者提供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评论,也为监管部门提供监管的参考。   适应基金业发展的需要,银河证券、中信证券等机构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基金评价体系。   这些评价机构为早期的基金评价创造了条件。但它们大多是由证券公司或者其利益相关机构所设立,而证券公司又是多数基金和基金管理机构的发起人。他们与相关机构之间无法割裂的利益关系,与基金评价机构应有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原则形成了冲突,难以对基金业形成有效的外部约束,并赢得市场公信力。因此,基金市场的健康发展呼唤独立的第三方基金评价机构出现,“IFB基金评价报告”的出台恰好填补了市场的这一空白。   与国内其他机构的基金评级相比较,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推出的“IFB基金评价报告”在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上更加创新和完善。报告从五个方面综合考量基金运行的综合绩效,包括风险调整后收益、投资管理人的管理能力、基金资产净值的真实价值(净值背后的流动性风险)、投资风格的分析以及基金绩效的持续性。考量中引入了独特的数理分析模型,以形成对基金的绩效综合评定分值。同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对基金管理人的实地考察等方式得到信息,引入业内资深专家打分考量基金管理人难以量化的因素,如管理人的投资理念、个人背景、人员稳定性、高级管理层、研发能力等,结合定性分析形成软性指标,最终面向市场推出诚信、科学、可靠、权威的基金评价产品。   中国证监会基金管理部负责人祁斌对于IFB基金评价报告的出台表示了肯定。他说,建立中国基金业绩评价体系有利于帮助投资者更科学、全面地认识基金,有助于培养健康的理财文化和投资文化,使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提升整个证券市场的理性投资水平。建立中国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引入量化的业绩和风险考核指标工具,能加速提升基金业产品设计、投资运作及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可以引导市场进入有序竞争,避免出现一些对基金产品不客观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基金业恶性竞争,引导和促进基金管理公司建立长期、理性的投资理念,规范基金运作。   祁斌表示,基金评级是对基金运作的一种高度市场化的评价机制,作为监管部门,一方面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发展中国的基金评级体系,以期通过有序竞争形成市场能普遍接受的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基金评级系统;另一方面,会积极关注和引导,防止出现因评级不当而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巴曙松博士对中国基金评级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谈了六点看法。他说,首先要看到基金评价从一开始就是在压力与挑战中生存和发展的。基金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完善基金市场和引导投资者做出正确的选择,但是基于历史业绩做出的评价对于今后的投资取向究竟有多大的参考价值,这很难说清。因此,对于基金评价体系的期望不能过高。其次,对于基金评级的方法,目前存在一系列重大理论缺陷,需要业界和理论界共同研究。第三,数据源是目前基金评价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获得正确的基金数据是不容易的,而数据的错误将导致评级结果出现很大差异,从而影响其公信力。第四,基金评级主要以两个方面的可比性为基础:一是基金与基金之间可比;二是基金的评价参照系可比。目前的问题在于对基金分类过粗,不能很好反映投资者的意愿。第五,基金评价机构强调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评级,但更要强调实质性的利益冲突以及防范机制的建立。第六,在众多的基金评价指标中,对基金的风险评价应该是占第一位的。    新闻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