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播报 > 业界新闻

律师界为“一元钱”争论不休

发布时间:2005-06-17 浏览数:899

争论一:是不是作秀?

  一名资深律师听到“一元钱律师”后连连摇头。“这完全违背市场规律,律师业本来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这就决定了律师费不可能太低。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律师接受一百名这样的客户,每天都疲于奔命,怎么能保证服务的质量?24小时咨询服务从何谈起?按100名计算,该律师的年收入也才3.6万元,扣除各种费用,这只能基本维持生存。这样的服务,更像是在作秀。”

  刘律师则表示,这不是作秀。“现在很多律师咨询都是免费的。我敢肯定地说,很多律师解答问题时都是有所保留的,只有签了合同,他才可能为当事人尽心尽力办事。我收了钱,毫无保留地解答问题,咨询人也会放心。而且照实践来看,并非所有人都时时遭遇需要律师介入的法律问题。有一个会员交了钱,一年才找过我一次。”

  争论二:有没有生存空间?

  在刘律师看来,一元钱律师有其生存空间。“有钱人出钱找律师,没钱的去找法律援助,大多数老百姓夹在了中间,得不到专业的法律服务。没有法律专业知识的市民,可能跑几趟法院都立不了案,不仅他自己觉得麻烦,也浪费了整个社会资源。”而昆明春城律师事务所在推出一元钱律师之前曾做过周密的市场调查,该所发出825份调查表,表示需要法律顾问的被调查者有466人,表示考虑一下的有338人,市场潜力巨大。

  一名律师则分析说,从投入与产出的角度来看,“一元钱律师”违反了律师的执业特点,并没有多大的生存空间。“之所以这种模式在各地不断涌现,背后的原因是,律师业竞争激烈,大律师案子多得做不过来,小律师却四处找案子,借‘一元’之名吸纳了会员,就会带来不少案源。”

  争论三:能否惠及市民?

  刘律师表示,“现在一件普通案子的律师费,少则上千元,多则几万元,很多老百姓承受不了。但并不是所有案件都需要律师全程参与。有的市民可能只需要律师写份起诉书,或者是提供答辩意见要点,交365元的年费,就能享受这种服务,还是相当合适的。”

  但有律师表示,该模式中“会员接受其他法律服务可享受打折”的约定很有问题,“这个约定由谁监督?谁知道原价是多少?不交钱的就一定无法享受到打折吗?现在广东律师业有一个收费标准,这个标准之所以那样制定,自然有它合理的一面。在短时期内,律师费恐怕没法降低。”

  新闻背景

  “一元钱律师”模式源于西方,在欧洲已有上百年的历史。这种被称为“预付费法律服务”的业务在进入美国后得到很好的发展,成为与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构成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成分。

  去年年底,上海一家外资公司推出“会员制法律保障计划”,被当地律协以“外资公司不得从事法律服务”为由进行抵制。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十个城市出现“一元钱律师”。

            ————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