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控烟缺乏法律主体 禁烟区之争仍在继续
发布时间:2007-06-07 浏览数:1,627
□5月31日,中国迎来了第20个“世界无烟日”
□根据卫生部的调查报告,中国的控烟形势仍然严峻
□紧随国际趋势,中国的禁烟区持续扩大
□但中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法律法规
□卫生部履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领导小组办公室相信,立法是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关键措施
(本报记者 李明思)
近日,中国卫生部首次发布了《2007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报告显示,中国烟民3.5亿、“被动”烟民5.4亿,中国几乎有9亿人,每天要与香烟接触,我国农村人群接触“二手烟”的比例高于城市,二者的比例分别为54%和49.7%。
全国20个省份中有50%以上的人接触“二手烟”,其中,青海、甘肃、山西、陕西、吉林、内蒙古等地接触“二手烟”的人群比例超过60%。
卫生部正着手修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修订后的《条例》将强化有关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地方各级政府立法或制定相关规定,以防止公众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室内公共场所内遭受被动吸烟危害。
法规内容限定模糊 操作性不强
从《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正式提交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那刻起,广州市律协医疗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孟斌并没有感到轻松,早日将控制吸烟纳入地方立法计划是其最大的心愿。虽然草案只是一个文本形式,但自去年7月启动以来,已四易其稿,他无奈的表示,在经常召开的研讨会或工作会议上,律师们都能畅所欲言,但并没有和外界沟通的渠道,现在迫切需要公布征询意见或举行听证会,希望社会能真正参与进来,建言献策。
世界卫生组织已通过一项决议,提出对被动、强迫或非出于自愿的吸烟侵犯,不吸烟者有维护健康的权利,不吸烟者的健康应得到保障,免受这类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我国已开始采取行动,原因之一是联合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要求,中国在2003年签署了这项公约。公约中要求签约方要采取措施让公民减少被动吸烟。
但是,至今中国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法律法规。截至2006年10月底,全国各地先后有154个地区颁布了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但是,地级以上城市中,有控烟法规的仅占45.7%;绝大多数地方规定禁止吸烟的场所只限于医疗机构、影剧院、图书馆等少数场所,禁止吸烟场所较为局限。现在只有广州和深圳规定,在设有空调的餐厅内禁止吸烟。
在所有的地方法规中,办公室等工作场所均未列入禁止吸烟的范围。“中国目前禁止公共场所吸烟的立法现状存在很多不足,地级以上城市中有一半以上还存在控烟法规空白,而且禁止吸烟的场所比较局限,法规内容限定模糊,可操作性不强。”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曾说。
刘孟斌深有所感,假如法律出台后,谁来执法?现在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只能作为协调部门,卫生局的卫生稽查队伍主要针对的是食品卫生等问题,并不监督禁烟,而城管部门虽然有综合执法权,但是也只是对封闭场馆之外的公共地方进行执法。
香港卫生署成立了控烟办公室,负责巡查公共场所协助负责人执行禁烟条例。香港从元旦开始禁烟至今已经五个月,已经有211人次因违例吸烟而受到法庭罚款。
北京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路永宽认为,面对中国内地禁烟执法的难题,现在如果发现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每个市民都有权进行制止。
有热心人士建议,公共场所应设立控烟协管员,起到教育、劝导的作用。有关部门应组成执法主体,对重点地带、部门,严查、严管、严罚。而对于经营场所、单位内控烟的问题,可以委托其经营者、管理部门代管———劝阻、教育违规吸烟,也可罚款,所得悉数上交。刘孟斌表示,应选择可操作性强的相关部门,作为执法主体,但如何界定违规吸烟,执法当中的取证问题难度也比较大。
奥运会北京禁烟难度大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是一个无烟的奥运盛会。据了解,目前北京2008无烟奥运工作方案(草案)(征求意见稿)初步确定,由卫生部牵头开展的“无烟奥运”工作已经启动,奥运期间所有的比赛场所将要求全面禁烟,公共场所也将设立吸烟区。
路永宽透露,在这期间,相关部门将指派监督员对禁烟公共场所不间断地监督。如有违反规定且不改正者,将被处以10元罚款,不过,执行时会着重加以劝导,奥运需要文明的氛围,但他认为10元罚款太轻,不具有威慑力,而且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规定,能否在奥运会过后有一个比较好的后续作用,值得关注。
由于奥运期间一部分比赛场所拟划定吸烟区,一些重点奥运场所则要求全面禁烟。这就意味着像鸟巢、水立方等奥运场馆里可能没有吸烟区。
“烟龄”10年的苏达天是某烟草网站的频道编辑,反复几次的痛苦戒烟,终于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一个月没有碰过香烟,他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说:“无烟奥运势在必行,但我国有数以亿计的庞大烟民队伍和长期的宽松吸烟环境,想让他们忽然自觉转入处处受限的环境中确实有相当大的难度,我的朋友烟瘾很大,一天需要一包烟,叫他去买票欣赏一场比赛,几个钟头不吸烟做不到,而且他甚至认为这是对吸烟者的‘歧视’。所以会考虑不去看比赛,我觉得应该在奥运场馆多设几个吸烟区,不搞‘一刀切’。”
“公共场所早就有各种鲜明的禁烟标志,但是真正能落实实施,必然还有赖于一定的人力和规章制度,各公司内部的奖惩制度等等。另外,我们要加强各种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名誉副会长张义芳教授说。
路永宽透露,奥运禁烟更为详细的方案正在拟订中,将会力避传统与法律多方面的冲突。
禁烟区导致失业?
近日,北京市政府联合市卫生局、商务局、旅游局等部门发布《在餐饮业开展控烟工作的通知》,并在北京市全聚德餐厅现场召开新闻发布会。
《通知》指出,各大、中型餐厅,2008年6月前应提倡全面禁烟,确有特殊情况不能达到全面禁烟的,要实行分区管理,具体做法可参照2000年悉尼奥运会规定,75%面积为无烟区,25%面积以内设密闭隔离的吸烟区,吸烟区的空气质量必须达到卫生标准值。
北京南三环一家餐馆负责人说:“我也希望环境能变好,但是顾客是上帝,如果是有需要的客人看见我们有这样的规定,势必觉得受到了束缚,会找另外的餐厅就餐。”
有评论认为餐厅此《通知》的出台,商家会选择“睁只眼闭只眼”。
但是在建设文明奥运下,通知中的条文得不到执行,也就形同虚设,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再则一批运营不好的场所倒闭,导致服务生及此类从业员失业,造成社会不安定因素。
张义芳向来在推进禁烟区的方面,不遗余力,对餐馆实施禁烟会导致很多人失业的看法,感到不可理解,他举例说,诸多国外城市,如美国纽约也实施了全面禁烟,并没有导致大量失业的后果。如果在餐馆实施全面禁烟,反而会吸引更多人光顾,这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
上海烟草集团则认为禁烟影响社会安定团结,专家“用提高烟草税来控烟”的建议“很幼稚”。张义芳反驳认为提高烟草税势在必行,去年我国烟草税率达到了2900亿元以上,中国的吸烟者,多数是低收入群体,价格低廉的烟草占据主要市场。因此,增加税收迫使烟草涨价是控烟的最佳途径。
——来源:《法制日报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