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播报 > 业界新闻

江西律协会长方世扬谈中部地区律师发展

发布时间:2005-07-11 浏览数:3,720

   

抱着石头过河

王长风 王凤勤


  随着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律师业发展的差异也越来越大,东南部沿海地区一些以“规模化

、专业化、信息化、人文化”为代表的大型律师事务所迅速崛起,而中部地区律师事务所的发展却相对落后:负担重、没经验,用江西省律师协会会长方世扬的说法是“抱着石头过河”。

  “自由职业者”在“自由市场”

  在内地,江西省的经济相对落后。对于律师事务所来说,规模小、人员散、管理水平低、综合能力弱、办公条件简陋一度成了江西律师行业的“特色”。律师的业务范围基本上取决于律师个人能力和素质。每个律师事务所的全部业务就是各个律师业务之和,律师事务所的职能只是为领取执业证和年检注册提供方便,律师事务所知识、人才集合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客户更不可能享受到作为一个律师组织为他提供的集约化服务。
  如何发展壮大中部律师事务所,成为当前江西律师业发展的重要话题。江西省律师协会会长方世扬认为,我国法律服务市场的需求决定了律师法律服务的方式,尤其是作为经济相对落后的中部地区的律师更是如此。从律师的地区分布情况看,发展极不平衡。广东、北京的律师都在万人以上,大约占到全国律师总数的17%以上,在江西省,律师1997年时是两千余名,八年过去了,这个数字基本上在原地踏步,全省县属二百七十多个律所,在一百六十多个国办所中甚至还有一半没有改制。
  这些律师事务所,小的三五人,大的十人左右,所里的律师各自为政,名为一个单位,实际是个人的简单组合。律师事务所对律师而言,除了提成比例,律所对律师几乎无任何实质上的约束。统一收案、统一收费、统一组织律师讨论疑难案件和集体学习根本就无从谈起,律师成了名副其实的“自由职业者”,而律师事务所则成为了往来无约束的“自由市场”。

  “贵族”律师与“喝粥”律师

  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江西省由于律师业起步较晚,律师从业人数较少,长期以来,严重的人才流失、水平滞后和业务种类单一等内、外部综合因素造成了江西省律师界的“万金油”现状:律师事务所往往什么业务都能干,一个律师也是无论刑事、民事、行政,诉讼、非诉讼等什么业务也要干,否则就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在这种现状下,律师事务所或律师为了应付某一新型案件只能临阵磨枪,服务质量难以提高,服务水平受到限制,这样的服务很难讲有什么效率和质量。即使遇到了高层次的新业务,也没有时间进行开拓,其结果必然是人力资源浪费,工作效率低下,律师的大部分精力仍然停留在传统诉讼业务上了。
  执业环境和经济收入的影响造成“事务型”律师的大量出现,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在提醒着江西省律协,那就是:“能打赢官司就是好律师,而真正靠知识、靠业务吃饭的律师反而吃不上饭。”以诉讼为主、甚至是以诉讼业务为全部业务的律师事务所成为江西律所的主力。
  在收入上,由于地区经济的差异,北京、上海等地的“贵族”大律师年收入上百万、上千万的都有。但在江西,有很多律师都是疲于糊口,年收入不过万,有的律师甚至无钱交纳年检费用或会费而被迫转行。方世杨说,在江西,一些年轻律师在改制后没有了工资,只能依靠大量的诉讼案件来维持基本的生存,但即使是这样,对于一些初入行的律师来说,90%的收入只能喝上“稀饭”。在中部地区的现实执业环境中,“事务型”律师实际上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承认和尊重。“事务型”律师在刑辩、人权、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等方面对社会的贡献相比“非诉”律师更大,由于长期经办传统业务的磨练,“事务型”律师在承办这些诉讼案件时其实付出得更多也更有经验。
  方世杨认为,目前的关键是对诉讼业务仍然挖掘不深。大量的诉讼案件没有律师参与代理和辩护,企业法律顾问、大中型基础项目上律师的参与为律师的工作留下很大的空间和容量。只要能在现有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形成开拓某个特定法律服务领域的集合力量就能在某个特定法律服务领域中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

  文化匮乏与人才流失

  经济收入的压力造成了江西省大量的律师人才外流。从个人利益角度来考虑,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律师业发展环境最好,也最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成功的标准不仅仅是金钱。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对于律师来说,只有利益上的刺激是不够的,更需要文化上的认可与支持。”方世杨说,“每一个组织都应当创造一个文化氛围,让律师在律所这个环境中得以沟通、交流,得到帮助和激励,只有首先让律师在律所的文化氛围得到认同,他才能够在社会上找到精神上的归属感。”
  江西省现在每年流失的律师数在150人以上,由于执业律师70%以上在从事普通的刑事和民事法律事务,只有大约30%的律师在从事新兴行业、高科技领域的法律事务,个人接案个人办,“万金油”的局面无法得到改变。在新类型、非诉讼法律事务所比例甚少的情况下,江西省内一些具有较多经验渴望发展的年轻律师不断流向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导致具有团队忠诚、负责、进取精神,愿意分享工作和客户的律所文化氛围随着年轻律师的急剧流失也在逐步失去凝聚力。
  针对这种情况,2005年,江西省律协开始将工作在市、县一级的年轻律师列为未来律所文化管理的培养对象。同时,律协在企业改制、资产重组、破产、投资等大量非诉讼业务不断培养年轻律师,一方面能提高年轻律师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随着法律服务市场不断扩大,有效扶植引导现有律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办理专门业务的经验积累,逐步建立自己的专业特色,迅速拓宽律师业务范围,进而凝聚人才,确保区域律师行业的良性发展。
  按方世杨的话说,“规模化、国际化、集团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从培养专业化律师到建设专业化律所文化需要全体律师去共同营造,对中部地区的律师来说,也许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代人的努力。

————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