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律师不仅仅是一根救命稻草”
发布时间:2005-08-22 浏览数:2,024
———吕宝祥律师专访
面对面
王长风
初识吕宝祥是在《法制日报》社的办公室,他一头黄白斑斓的浓发,原本宽阔的身板已经微驼,沙哑的声音里明显透着太多的疲惫
六年一案
1994年7月30日和8月16日,承德发生两起出租车司机被抢劫杀害案。10月30日,城郊村民陈国清因一起民事纠纷被带到派出所,在刑讯逼供下他供述了自己抢劫杀害了出租车司机,同时还陆续供述了二十多个村民是同案犯。警方逐步从中圈定了陈国清、何国强、杨士亮、朱彦强四人,并宣布破获了此案,专案组成员为此立功受奖。
1999年6月初的一天,当时正在律所热线值班的吕宝祥律师接待了四位农民的家属,在决定对该案提供法律援助那刻开始,吕宝祥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踏上了一条长达六年的辩护之路。
这是一个已经三次一审判决死刑的案件,在吕宝祥之前有过四位律师为该案作过无罪辩护,这几位律师分别都是在当地曾经担任过主管刑事审判工作的法院副院长或法官,结果都是以失败告终。
在这个轰动一时的抢劫杀人案件中,四农民十年内四次被判处死刑。2000年10月,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该案上诉近三年后才开庭,2004年3月,上诉快四年才第五次宣判:陈国清、杨士亮、何国强死刑缓期两年执行,朱彦强无期徒刑。
“从第一次阅卷的一千多页到现在两米多高的材料,六年来的坚持换来了三个死缓一个无期。有人说,这么多律师用十一年保住了四条命就是胜利,但我觉得这才是法制建设的一个悲哀。”今年已经六十四岁的吕宝祥挥动着宽大的手掌说。
此时的吕宝祥正式从事律师职业仅仅十年,或许因为从前在杂志社几十年工作的经历,文学的熏陶让其话语中更多了一分理性的悲壮,也许陈国清案这个占据了他三分之二律师生涯的案件已经成了他永远的心痛。
“职业杀手”
当地一名警察曾就该案向吕宝祥强调说,陈国清等人都是手段残忍的职业杀手,而当时的吕宝祥还在为这些“职业杀手们”第四次重审而苦苦支撑。当地警方甚至有人以为这四人早已经被枪毙。
“当时的感觉就像自己只不过是当事人的一根救命稻草。可是如果连律师都失去了信心,那些期待着得到公正判决的人就更没有活路了。”尽管现在再去会见陈国清等人时只有相对无言,但吕宝祥仍然还在坚持“只要一息尚存必将申诉到底。”
“从现行的法律规定来看,这个案子无论是从证据还是程序上都存在着违法现象。在实际操作当中,所谓限期破案、不抓住真凶就不能放人等说法就是造成这些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这是一个荒唐而残酷的逻辑,可在陈国清案件中,刑讯逼供、赃物下落不明、严重超期审理等一系列问题让吕宝祥找到了印证。
“利用公权力人为制造冤案去邀功的人才是真正的职业杀手。”矿泉水瓶被吕宝祥宽厚的手掌握得喀哒一响,水溅了一身。
震惊世界的美国棒球明星辛普森杀妻案,因为控方(洛山矶警方)在办案过程中有一些程序不公和失误,最后终审判决辛普森无罪。那个法官事后说了一席话,大意是:即使我清楚明白的知道辛普森就是那个杀人犯,但是,如果我纵容执法部门为了破案而犯下的错误,是对这个国家宪制的亵渎,将来为纵容更多更严重的执法错误打开大门,后患无穷。采访中,吕宝祥律师不止一次提及辛普森杀妻案。他说程序违法怎能保证司法结果的公正。
司法救济
六年的时间,吕宝祥为陈国清案件提供法律援助放弃了很多东西,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按他自己的说法是幸亏没有“室家之累”。
把经济案件的收入用到法律援助的案件上来,即使是没有家庭负担,“拆东墙补西墙”的吕宝祥也只能勉力维持。
“这是一个司法救济不足的问题。像陈国清的案件,虽然我国法律援助的途径是按地域划分,但在河北找一个职业律师来做,首先人家的精力和财力不一定能达到实际的要求,而诸如此类的案件在当地又往往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一般律师即使提供法律援助也很难起到太大的作用,至于法律认定层面上就更难得到保障。明确的法律规定都敢公然违反,为了自己的颜面而维持错误的判决,这已不仅仅是一个有法可依的简单问题。”吕宝祥认为,有法不依才是目前一些地方客观存在的问题,而最近在河北廊坊的另一起案件中,吕宝祥的当事人因为被刑讯逼供的原因从死刑改为无罪释放。
吕宝祥说想起陈国清,心里总觉得对不住他们,他觉得自己作为律师只是用良知和知识去维护法律的尊严,而陈国清们用的是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只有司法救济制度的畅通才能让更多人的生命得到公平待遇,只有权力完全来于法律而不是某些人的个人意志,律师也才能提供更完全的法律援助。
现在全国知道陈国清案件的人无法统计,在他们中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对一个美好社会的梦想,以帮助别人为幸福,他们努力去提供法律援助,他们叫作律师。
————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