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播报 > 时事新闻

全国法院执行案将入数据库供公众监督执行信息管理系统正在构建

发布时间:2004-12-15 浏览数:831

  本报北京12月14日讯(记者徐来)人民法院执行信息管理系统正在建立中。该系统建立后,人民法院每年高达二百五十多万件的执行案件都将录入到该系统的数据库中,案件从执行到终结的每个环节都将置于社会
公众的监督之下。此举是最高人民法院为确保执行公正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
  最高人民法院建立人民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后,将把全国各级法院每年二百多万件执行案件,从立案到终结的每一个步骤、程序、措施都及时录入到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以此系统提供的客观、全面、权威的信息为基石,通过与金融部门的征信系统相链接,并借助与工商登记、房地产管理、工程招投标管理、出入境管理、车辆管理等部门建立的联动机制,最终形成一套执行威慑机制。
  据介绍,执行威慑机制的建立,旨在构筑社会信用体系。人民法院执行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后,只要债务人进入这个系统,就说明其资信出现了严重问题。在没有履行法律义务之前,其向金融机构融资将遇到极大困难,同时在注册新公司、购买车辆、购地置产、承揽工程、经营贸易、出境等方面也将受到严格限制,甚至会严重影响债务人及其高管人员的个人消费,使得债务人为其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付出沉重代价。同时,这个信息系统的建立,也有利于社会对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有效监督,防止消极执行。
    ——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