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播报 > 时事新闻

部分格式合同条款难舍“垄断情结”电信收费透明度低部分电信服务不到位

发布时间:2003-07-18 浏览数:880

  本报北京7月17日讯(记者姚芃)中消协今天发布的全国19个省市消费环境座谈、调查情况表明,我国电信业服务亟待规范,主要存在五大问题。   五大问题是:一、部分格式合同条款难舍“垄断情结”,主要表现是:任意设置“最终解释权”;利用格式合同设置责任免除条款。目前所有的电话卡上都标明了有效期,规定消费者必须在某段时间之内用完,否则卡里的余额将被“吃掉”。这是电信企业单方面制定的行规,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神州行”、“如意通”也存在类似问题。   二、电信收费透明度低:不提供市话清单,消费者不能做到明白放心消费;莫名其妙多收费,如有的消费者未拨打声讯电话而被收费,查证结果是电话局机器出了差错。   三、部分电信服务不到位:部分电信部门无故拖延为消费者办理转退网手续;部分地区IP电话卡接通率低,通话不方便,有的电话卡据有关部门测试,接通率最低时不到10%。   四、信息服务陷阱多:目前信息服务触及各个领域,部分信息台管理混乱,存在拖延通话时间牟取暴利现象。还有的让消费者边听歌边等待服务,磨蹭时间;114查号台做起了声讯台的中介,把查号台应提供的无偿服务变成了有偿的声讯电话服务;手机短信中奖有圈套。   五、手机“三包”落实难:目前手机市场中仍有大量“水货”机、“翻新”机等冒充正品新手机出售给消费者,这些手机享受不到“三包”规定的售后服务;维修点常以人为进水、人为摔坏为借口,拒不履行“三包”责任。消费者与经销商发生争议要求鉴定时,商家非要拿到厂家而不是国家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使消费者投诉缺乏证据。       --------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