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播报 > 时事新闻

律师挑刺标准文本 目前物管合同存在七大缺陷

发布时间:2003-09-18 浏览数:943

业主掏钱雇来的物业动辄以“大爷”的面目出现,破门、砸玻璃,俨然一副行政执法者的姿态;挪用上百万元的专项维修基金,对业主竟没有任何交代……隆安律师事务所肖海龙律师昨天向晨报记者指出,发生上述问题,与目前在用的标准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存在七大缺陷有关。为此,他向晨报独家提供其针对这些缺陷所制订的“补充条款”。   经过仔细研读,肖海龙律师认为,目前的标准物业管理服务合同至少存在七处不利于业主的地方。他进一步强调指出,标准合同并非唯一的、强制的合同,业主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与物业公司签订合同,或者在标准合同的基础上添加补充条款,来进一步维护自己的权益。 (记者/丁利民) 标准文本使用六年首次遭到律师质疑 "物管合同"存在七大缺陷     不签“霸王合同”,你就拿不到房子钥匙;业主不在时,物业竟破门闯入;封闭阳台的玻璃,被物业打得粉碎……业主花钱雇的物业,最后成了“大爷”———这不准,那不行,阳台封不行,不封也不行,用什么封,也得要“统一听指挥”……由于角色错位,不少人对物业有一肚子怨气和不满。随着国家《物业管理条例》本月起开始实施,本市一位律师首次对从1997年使用至今的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标准文本提出了质疑。   标准合同渐成维权羁绊   肖海龙,隆安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律师。199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法律硕士研究生。1995年至1998年在建筑施工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工作三年。1998年开始执业,办理了大量房地产案件,对房地产法律有深入的见解和认识,深切地感受到商品房消费者维权的艰难。   他指出,在市场以及消费者都还不成熟的时候,标准合同保障了弱势的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是其权利的最后屏障。但在市场逐步发育,消费者逐步成熟后,由于标准合同不便更改和补充,反成为经营者欺压消费者的借口和消费者维权的羁绊。   只要是合同就可以谈   “只要是合同就永远可以谈。”肖海龙律师认为,目前很多业主误认为标准合同就是唯一的,而且是强制的,其实不然。作为政府制订的这一标准合同,它仅仅是一份示范文本,业主千万不要受限于合同本身,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与物业公司具体协商,最终制订出双方满意的合同。   尽管肖海龙律师已经拟出了若干条补充条款供业主们参考和选用,但他仍觉得远远不够。肖海龙认为,作为业主,应珍惜并充分利用自己参与制订合同的权利。希望业主们拿起笔来,制订补充条款,把经验和智慧贡献出来,转化成有法律效力的条款,以便推出更完善、更有操作性的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版本。   保安须戴“紧箍咒”   作为标准合同的补充条款,除了针对几个主要问题外,肖律师还制订了关于保安人员聘用管理、维修服务等内容的9条补充条款。   由于目前物业公司对业主权益的侵害,大多通过保安来实现,因此肖海龙认为有必要在合同里对保安人员作出一定的规定:物业公司聘请的保安人员应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不得聘请在道德操守上有不良记录的人士担任保安人员。因保安人员行为不当,侵害业主或物业使用人的合法权益,保安人员应承担赔偿责任的,物业公司应承担连带责任,物业公司应承担赔偿责任的,应承担双倍的赔偿责任。   维修也可“另请高明”   对于物业公司提供的维修服务,肖海龙在其制订的补充条款中认为,物业公司未在合理期限内完成建筑共用部位、公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的,业委会可聘请其他有资格的物业管理机构或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养护,所产生的费用由物业公司承担。   业主的报修以及日常维修养护,物业公司无法在合理期限内完成的,应当及时聘请其他有资格的维修人员协助,业主也可以自行决定聘请其他有资格的维修人员修理,所产生的费用由物业公司承担。   肖海龙还特别强调,在签订物业管理服务合同时必须注意,物业公司应向业主方提供其维修价目表。维修价目表经双方同意,作为合同的附件,是合同的一部分,具有合同效力,未经双方同意不得变更。 新闻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