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播报 > 业界新闻

诉讼的脚步不曾停歇-"细菌战"二审

发布时间:2003-08-25 浏览数:808

“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民间诉讼索赔案”5 月20日在日本东京高等法院二审开庭。2002年8 月30日,就在东京地方法院对此案作出承认事实、回避责任一审判决后的第3 天,中国原告团即向东京高等法院提交上诉。经过8 个多月的充分准备,中国原告王选、何英珍、李锡林与6 名原告团日本律师在二审第一次开庭时作法庭陈述,他们针对一审自相矛盾的判决结果提出相应的上诉理由和索赔的法理依据,要求二审法院撤销东京地方法院驳回原告索赔请求的一审判决,并继续追究日本政府对细菌战受害者谢罪赔偿的法律责任。   据中外学者在不久前举行的常德国际细菌战罪行学术研讨会上披露的研究成果,从1931年到1945年,日本关东军731 部队、南京1644部队等5 支细菌战部队,曾先后对中国20多个省区发动大规模细菌战至少36次。经初步统计,仅浙江省衢州市就有5 万多人惨死于日军撒放的鼠疫、霍乱、伤寒、炭疽等毒菌。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日军细菌战黑幕的逐渐揭开,一些中国受害者及家属开始调查当时那场人间浩劫的真相。   1997年8 月11日,由108 名浙江和湖南的原告组成的“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诉讼原告团”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正式起诉,强烈要求日本政府谢罪并赔偿。2 年以后,原告团的队伍增至180 人。   东京地方法院经过5 年27次庭审,面对31名原告的血泪控诉、包括原731 部队老兵在内的11名证人的法庭证词、长达500 页的书面证据,审判长终于在2002年8 月27日作出一审判决——“当时的731 部队等在陆军中央的指令下,将细菌武器应用在实战上,造成诸多当地民众死亡”,但却驳回了180 位中国原告要求日本政府承担责任并谢罪赔偿的诉讼请求。   “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诉讼原告团”团长王选在一审判决后坚决要求上诉。她说:“对细菌战罪行的认定,是一审取得的最大成绩。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将通过二审促使日本政府妥善解决细菌战遗留的历史责任问题。”自一审败诉以来,中国原告和律师力争二审胜诉的脚步就不曾停歇。   2002年11月初,湖南和浙江的部分原告先后与来华的日本律师反复商讨二审的上诉理由书和法律意见书,并广泛探寻相关的国际判例及法律依据。   同年12月,在当年细菌战重灾区--湖南常德市举行的国际细菌战罪行学术研讨会上,王选与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深入探讨日军细菌战史实研究的新成果,以进一步充实二审诉讼内容。   2003年2 月,原告团对日诉讼二审首次工作会议在浙江衢州市举行。原告团和律师团认为,不排除被告日本政府在二审时质疑原告受害事实并否定索赔的可能性。于是,全体中国原告达成共识- ——“把历史搞清楚,把历史留下来”。   从1995年就自费投入日军细菌战调查取证的王选说:“不能让我们的同胞白白死去!无论日本法院对二审如何判决,我们都要抓紧抢救历史,让后人牢记中华民族的这段苦难历史!”   常德市细菌战调查委员会顾问陈玉芳强调:“从一审起诉至今,180 名原告中已有27名老人相继去世,活着的证人越来越少。我们必须更广泛地动员起来,抢救性地发掘历史,以维护历史的本来面目!”   一审判决以来,王选又马不停蹄地奔波山东、云南、辽宁等地寻证,许多60年前曾目睹日军罪行的老人纷纷挺身而出。73岁的山东济宁市老人宋成立在《齐鲁晚报》上看到王选调查日军山东细菌战的报道后,自己12岁时亲人被日寇打针、抽血致死的惨状不禁历历在目。他见到王选时泣不成声:“我是亲眼看着我父亲和我叔叔被日本鬼子害死的。他们本来身强力壮的,可弄到鬼子医院里没几天,两个人就瘦得不像样子死了……”   山东,学者崔维志、唐秀娥夫妇近年通过查阅档案和实地调查,将日军在1943年发动" 昭和十八秋霍乱作战"屠杀20多万鲁西百姓的史实大白天下。   云南,医师陈祖梁、史志工作者沙必璐跋山涉水探访众多老人,初步揭开了日军1942年实施保山细菌战杀害10余万各民族同胞的真相。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曾在1940年日军衢州细菌战中痛失众多亲人的杨大方等14名原告于2003年5 月12日致信东京高等法院,表明他们对二审的期望与要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期望此案能得到公正的审理和判决!”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