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法定节假日调整草案今日面向社会公布
发布时间:2007-11-09 浏览数:1,931
相关新闻: 清明端午中秋有望放假 农历除夕也将法定放假国家发改委今天(9日)在其官方网站刊登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问卷调查,经过一年多的多方研究论证比较,目前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已基本形成。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
1、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
2、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十一”国庆节放假3天不变;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3、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
此次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的拟订体现了以下原则:一是法定休假日天数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二是法定节假日安排要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三是节假日制度安排要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影响和冲击;四是休假制度安排要体现社会公平,让全体公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五是法定节假日调整和带薪休假制度安排要充分考虑到国民旅游需求。
黄金周反致旅游经济增速下降
黄金周只利用多出的3天假期,就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休假方式,加快了旅游结构、旅游产业的调整,的确是一个创举,但它现在已经造成了一些不便。”广东省旅游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我们看到的黄金周,往往只是这一周里增加了多少旅游收入、出行人数等等,却忽略了这仅仅是一周的数据。”为了迎接黄金周的到来,各旅游城市必须投入大量成本以满足突发的旅游需求,但黄金周一过,很多生产能力就彻底闲置,等于浪费了许多社会资源,同时对景点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
“另外常常被人们忽视的,就是黄金周期间其它行业因为停业而造成的损失,这其中包括股票交易,外汇交易,进出口贸易以及各类会展活动等等。”蔡继明说,黄金周最初设立是为了刺激消费来抵制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近年来黄金周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基本已经丧失,反倒起了负作用。
网民希望保留黄金周增加传统节假日
虽然不少网友在网上曾痛骂黄金周所带来的交通不便、景点拥挤等不良效应,但等到真要取消黄金周,一些网友又表示不舍,“奢望”在保留黄金周的同时,增加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假日。
网友“嘟嘟”在南方论坛发帖说,一年就指望着这三个黄金周回趟家了,现在忽然没了一个,感到很伤心;也有网友表示,缩短“五一”黄金周,可能使得“十一”交通更加拥挤,景区、宾馆住宿等各方旅游资源更加紧张。
有网友建议,取消“五一”黄金周、“十一”长假,分别改为从清明—端午、中秋—国庆后15日,个人在两个时间段内分别任意选择7天休息。这样一来可以休息,二来能够过上传统节日,再者也可缓解景点压力。
来源: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