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叫好 公安便民30条
发布时间:2003-12-31 浏览数:1,947
题记: 公安30条便民利民措施的亮点在于“民”,当执法者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唱响执法为民旋律之时,法治和民主这些抽象的概念,才能真切地融入百姓生活,进入百姓头脑,转化汩汩流淌的甘泉,滋润着百姓心田,才能真正引来一片叫好与喝彩。 “法”原本是这样,可以离我们生活这么近,可以让我们生活如此方便。虽然只有30条,但是这次公安行政执法工作迈出的一小步,带动了社会发展的一大步。 难忘的2003年,这一年我们经历了许多,生命仿佛超浓缩般地积累。百姓在“法”与“民”的空间经受了洗礼,享受到了便利,真切地感到了被尊重。先别顾着叫好,因为——— 30条仅仅是个开始! 很多社会生活往往在不经意间悄然改变。一年到头,屈指“盘点”,那些让百姓得到实惠的事件总是令人难忘。 2003年8月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公安部30项便民利民措施。 当天的新闻发布会,记者的提问、发言人的回答都很实在,其中重复率最高的关键词“便民利民”显得格外抢眼。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一口气公布30项措施,此前绝无仅有,让记者感到兴奋、痛快。 翻开当时的采访笔记,记者归纳的特点第一个就是:“30项措施”条条与民相关,件件具体实在。其中,户籍管理方面占7项,交通管理方面占17项,出入境管理有5项,消防管理有1项。“30项措施”涉及的对象非常广泛,上至70岁的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婴儿,城市居民、农民、残疾人、军人、个体户、外国留学生的切身利益都有涉及。措施中不仅包括我国内地事务,还有出入境、往来港澳等内容。 此外,有些措施的改革力度相当大,条目内容明确,措施“硬”,如驾驶证丢失后由“30天补领”改为“48小时内补发”;进口车和新公告的国产车等待办理车辆牌证的时间,由原来的1个月减少到48小时等。这种硬性规定反映出30项措施非常强调高效和权威。 可以说,30项便民利民措施是公安机关继“五条禁令”之后,推出的又一重大举措。这一点,从媒体报道、社会各界和百姓的积极回应中同样可以读出。新闻发布会后,各家新闻媒体和网站都在显著位置,用醒目标题吸引读者的眼球。据有关网站人士介绍,当天网页对30项便民措施的新闻点击率最高,发帖、跟帖量超乎任何一条新闻。一名网民留言:“30条全是为百姓利益着想,条条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百姓的积极回应,成为公安30项便民利民措施深得人心的最好注解。 公安部30项便民利民措施的出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由此产生一些社会和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这些问题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有的甚至困扰着百姓的生活。公安机关的行政执法工作同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安机关履行行政执法职能,必须着眼形势的变化,改善执法环节,改进管理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因此,“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唱响“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旋律正是公安30项便民利民措施出台的背景。 给管理模式“松绑”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需要社会其他措施相配套和保障。细读30项便民措施就会发现,每一条都体现出当前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整体上更是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员、物资流动加快,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百姓对改善生活各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生活环境和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对以前捆绑式的社会管理模式逐渐不适应。 30项便民利民措施正是抓住了百姓最急迫的需求。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30项便民措施,就像一下解开了30根绳索,不知将给多少人的生活和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不完全统计,9月1日至10日,交管措施正式实施的10天内,全国有18个省份共受理60岁以上老年人考领驾驶证1658人,受理左下肢残疾人考领自动挡驾驶证300人,受理军人、武警申领驾驶证1651人,办理暂住人员异地查询申领驾驶证31146人,办理补领驾驶证41860。从这组数据就可以看出,30项便民利民措施确实反映了群众的需求,得民心、顺民意。 公安30项便民措施从户籍制度、交通管理、出入境手续简化、消防审批程序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改起,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探索改革举措,特别是针对群众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使广大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进一步得到维护,是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然举措,是代表人民利益的明智之举。 百姓切实享受到了便利 30项便民措施公布当天,有7项户籍制度改革新规定即刻生效。8月8日,西安籍应届毕业大学生苗卉主动到甘肃工作、户籍留在当地的新闻,成为解读30条“应届大学生到西部就业户口随本人意愿”规定的生动例子。 9月1日,北京市实行按需申领护照第一天,家住通州、今年71岁的石俊适老人,对排在第一个申领护照很兴奋:“别提多痛快了,从申请到照相一共也就20来分钟。”石大爷相当满意,还办理了邮政快递,坐在家里等着护照上门,“17日我就可以跟旅游团去新马泰了。” 新规定考领小型汽车驾驶证的人员年龄上限由60周岁放宽到70周岁。年龄范围放宽了10年,标志着百姓生活质量的改变,生活空间自由度的提高。意味深长的10年! 由17项交通管理便民措施引发的讨论最多,甚至成为一段时间百姓每天的“谈资”。 百姓们饶有兴趣提到最多的就是几个“数字”的变化。有的数字在增加,有的数字在减少。增加的数字是,考驾照的年龄放宽了,由60岁提高到70岁;增设允许左下肢残疾的人考驾照;新车电脑选车牌号码可以选两次。减少的数字是,补领驾照由原来的30天后,变成了现在48小时;等待办理车牌证的时间由原来的一个月减到两天;从注册登记之日起,六年内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的检验由一年一次改为两年一次。这个数字一增一减,实际上看到的是公安机关对老百姓的体谅和通过工作体现出来的一种效率。 便民措施的规模效应 最近,有着5年从业经历的小张,换了工作到一家公司任职,没想到却遇上了麻烦事:从前的集体户口迁出后没地方落下,“派出所落户口,要有直系亲属关系或是买房证明。”他说,30项便民措施是个好的开端,希望以后还有更好的措施方便百姓。“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公安机关能否考虑像我一样的人的户口问题。” 为民服务无极限,30项措施不可能穷尽服务内容,便民利民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各地公安机关结合本地实际,从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关系最密切、群众最经常遇到的困难入手,不断推出新举措。北京市公安局根据首都实际,又推出了20项便民利民措施;山东省公安厅公布了79项便民利民举措……不仅形成了规模效应,而且辐射到检察、法院、司法等系统,形成了“政法效应”、“社会效应”。 “群众满意是公安工作创新的力量源泉,如果我们只把目光停留在删繁就简,停留在固定领域,就会忽略其他领域服务质量,就会忽略群众更多的困难。”公安部政治部副主任、宣传局局长孙永波认为,30项便民利民措施仅仅是开了个头,今后,还要从群众最关心、最急需的问题入手,不断推出便民利民新举措。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改革护照申领工作、改进道路交通管理等。他说,每一个民警都要立足本职岗位,结合本职工作,关注百姓,关注身边小事,用30项便民利民措施体现出的服务百姓、服务大局的精神和要求,不断探索便民利民新举措,解决群众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事、烦心事和棘手事,真正实现让人民群众满意。 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 在某县城工作的王先生向记者反映,因妻子户口在农村,孩子户口随母亲。为使孩子能在县城上学,必须把孩子户口落在他的户口上。“新生儿户口随父随母自愿”规定的出台,让王先生喜出望外,可到派出所办理时,得到的回答却是:孩子户口随父可以,但必须出具准生证、出生证、女方户口、单位、居委会的签字、证明和计生委的盖章等等。事情办成后,本该轻松的王先生并不感觉轻松。这件事让记者想起一位在边远山区工作的交警朋友,他曾给记者算过一笔账:对于一个山村驾驶员,补领驾照要跑到百公里以外的车管所,交补办证费35元、登报声明费、再加上两趟往返路费、饭费等总共355元,还要等上30天。355:35大约是10:1,就是说,车管所收费1元,驾驶员要付出10元。 现在,30项措施的出台,这个10:1不存在了,不用再等漫长的30天了,冤枉路不用跑了,不该花的钱不用再花了,驾驶员反映强烈,拍手叫好。兴奋之余,一些人又有几分担忧:公安部的便民利民措施到了基层会不会打折扣?会不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如何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确保措施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不变调,是能否真正惠及于民的关键。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孙明山介绍说,为使30项便民利民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公安部向各级公安机关提出了明确要求。但要真正落实到位,使广大群众都满意,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在进一步打牢公安民警“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基础上,还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贯彻措施的办法,把责任落实到每个民警头上,并通过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工作不力、服务不到位的行为。同时要将这些措施经常化、制度化,建立一种既长期稳定又推陈出新的长效机制,使30项便民利民措施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由管理向服务转变 公安行政执法工作面向社会、面向公众,牵动千家万户,涉及每一个群众的切身利益。 30项便民利民措施的出台,犹如扑面而来清新之风,为百姓生活平添了便利与舒适,也为2003年社会生活增加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一段时间以来,在人民群众生活当中,公安机关多为专政工具的形象。一些公安民警在履行专政职能时,往往忽略自身还具有的服务职能,重管理、轻服务的思维模式在头脑中还大量存在。 时代在发展,公安机关虽然承担着社会管理职能,但这种管理已不再是以往的那种“管理与服从管理”,更多的是“服务与认同服务”。而这种服务也不是当年称颂、表扬警察的一种风格,而是转变为一种职业责任和操守。 此次30项便民利民措施的出台,强烈地传递出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坚持执法为民的新时期公安工作理念。30项便民利民措施的推出,之所以引来一片喝彩和拍手叫好,主要是因为它条条实在,方便群众,适应社会形势发展,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不仅拉近了公安机关与百姓的距离,打造了新型的警民关系,而且也表明公安行政执法工作正在由原来的单纯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过渡。 这些看似简单的便民措施,实际要求每一个执法者,在执法观念上来一次革命,一次敢于剖析自己、转变思想的革命。要把自己的位置放到为人民服务上,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如果思想转不过来,执法观念改不过来,便民措施就会形同虚设。 30项便民利民措施对整个民警队伍的素质、执法理念及水平进行了一次检验。对于执法为民、服务便民,浙江嘉善县公安局金嘉警察署民警吴波在工作日记中记下了自己的体会:执法和服务就像一块“回音壁”,你对群众说一声“你好”,他也会向你回一声“你好”;你让群众少跑些弯路,那你在基层工作时就会更方便…… 30项便民措施为公安机关和民警搭建了便民利民的平台,也为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架起了一座桥梁,使群众成为公安工作的坚强后盾。 执法为民是2003年法制领域的一个中心词,它既是一种理念的创新,更是一种理念的回归。可以肯定,公众今后对类似30项便民利民措施出台的呼唤将更为强烈,同时这也是深化执法为民这一时代主题内容的客观要求。 户籍管理 (1)到西部地区工作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可以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到工作地区,也可以迁回原籍。 (2)到西部地区投资、兴办实业的人员以及西部开发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可以不迁户口,户口迁入西部地区的,如果今后返回原迁出地工作、生活,也可以将户口迁回原迁出地。 (3)在大、中城市落户的高中级专门人才到小城镇或者农村工作的,可以不迁户口。 (4)考取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时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5)新出生婴儿的常住户口登记,随父随母自愿选择。 (6)取消出国、出境1年以上的人员注销户口的规定(在国外、境外定居的除外)。 (7)取消被判处徒刑、被决定劳动教养的人员注销户口的规定。 交通管理 (8)考领小型汽车驾驶证的人员年龄上限由现行的60周岁放宽到70周岁。持有小型汽车准驾车型驾驶证的人员超过70周岁的,每年审验1次驾驶证,并进行身体检查,符合驾驶条件的,可以继续驾驶。 (9)现役军人、武装警察凭军人、武装警察身份证件和团以上单位出具的有关证明,可以申请考领地方驾驶证。 (10)增加小型自动挡载客汽车准驾车型,允许考领小型、微型自动挡载客汽车驾驶证。 (11)允许左下肢残疾的人员考领小型、微型自动挡载客汽车驾驶证。 (12)取消驾驶证丢失登报声明和30天后补领的规定,对申请补领的,48小时内补发。 (13)暂住人员申请考领驾驶证的,由向其户籍所在地的书面发函查询改为网上核对,及时办理。 (14)驾驶证有效期满换证和审验业务,由地级车管所下放到具备联网条件的县级车管所办理。 (15)试行县级车管所办理汽车牌证业务;试行交警中队办理四轮农用运输车、三轮农用运输车、普通摩托车、轻便摩托车和拖拉机等车辆牌证业务。 (16)车管所在具备条件的车辆交易市场,设置办理车辆牌证业务的窗口。 (17)从注册登记之日起6年内,小型、微型非营运载客汽车的检验由1年1次改为2年1次。 (18)凡海关进口的车辆和通过国家汽车生产主管部门审查的国产小型、微型载客汽车,在办理新车注册登记时一律免上检测线检测,并不收取上线检测费用。 (19)缩短进口车数据通报周期,提高国产车公告传递速度,使进口车和新公告的国产车等待办理车辆牌证的时间,由原来的1个月减少到48小时。 (20)所有车辆号牌号码实行电脑公开自动选号,并可以选择2次。 (21)申请办理车辆转籍,部分登记事项不够规范的,由转入地车管所负责更正,不得退档;需要核对有关情况的,由两地车管所内部协调。 (22)简化车辆注册登记程序,不让群众在检测场和车管所之间多次往返。 (23)在互联网上建立交通管理信息主页,方便群众上网查阅办理车辆牌证的有关规定及考试模拟题库,下载、使用有关表格及填写式样。 (24)群众可以自愿选择有资质并在车管所备案的中介机构,代办各种车辆牌证业务。开办发牌发证邮寄、速递业务,供群众自愿选择。推行办理车辆牌证“一站式”服务。 出入境管理消防管理 (25)居民凭身份证、户口簿按需申领护照的范围,今年内由上海、南京等25个大中城市扩大到100个大中城市,达到全国大中城市总数的1/3。 (26)在实行按需申领护照的大中城市,除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外,居民申请办理《往来港澳通行证》、《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的,免交工作单位或者公安派出所的意见。 (27)自今年7月28日开始,广东省中山、东莞、江门、佛山市居民个人赴香港、澳门旅游的,可以凭本人身份证、户口簿,申请办理《往来港澳通行证》及访问签注,签注有效期为3个月,分1次和2次往返有效,每次在港澳地区停留时间不超过7天,申请次数不受限制。申请人领取通行证件后,可自行往来港澳地区。今年9月1日扩大到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市,2004年5月1日广东省扩大到全省。 (28)往来港澳商务签注的申请范围,由原来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企业的员工,扩大到内地个体工商户和在港澳地区注册的企业的员工。 (29)对外国留学生签发与其在华学习相同期限的居留证,不再逐年办理延期手续。 (30)推广在互联网上申报和受理消防行政审批业务。在公安消防部门的受理窗口、互联网站和电话语音咨询系统中公布消防行政审批结果。 ————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