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合作共同发展
发布时间:2002-09-20 浏览数:1,364
(记者王宇) 在昨天的开幕式上,司法部部长张福森说,自1992年起,累计已有一百多家外国律师所获准在我国设立机构,全球规模和收入名列前茅的50家国际性律师事务所中,有一半以上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开展业务。 与此同时,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高宗泽表示,面对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国际化趋势,中国律师界愿意并有信心与国际律师界携手合作,共同发展。 人们看到,中国政府履行了对世贸组织的承诺,逐步开放法律服务业。在打开大门的同时,中国律师充分意识到了自身的本土优势,信心十足地参与到竞争中去;另一方面,他们利用这一机遇,积极地吸收外国法律服务方面的实践经验。据了解,司法部已经连续13年选派优秀青年律师出国培训。在会上,外国著名律师事务所先进的管理经验、内部运行机制,也是中国同行瞩目的焦点。 中国律师的信心并不是无源之水,它源自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法律服务业的快速发展:12万人的律师队伍,1.8万公证员,律师、公证员的专业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中国已经基本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法律服务制度;形成了包括律师、公证执业规则等规章在内的法律服务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建立了律师、法官、检察官法律执业共同体资格准入制度。近年来,中国法律服务业还在加快步伐,探索建立法律服务诚信评估体系,提高法律服务的社会公信力,使法律服务的标准、质量和水平逐步与国际水平接轨。 有信心,还要有清醒的头脑,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中国法律服务业在不断总结自身弱点,比如,律师事务所的规模化程度不高,内部运行机制有待完善;现有律师队伍中高层次涉外法律人才还是太少,精通世贸规则的人更是寥寥无几,国内企业遇到反倾销等涉外案件往往都是请外国律师应诉,等等。 加入世贸组织,为中国法律服务业提升自身的整体水平,获得更大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者,中国律师正是有备而来。 记者还注意到,这次世界贸易组织与法律服务国际性会议的与会者,包括了外国政府代表、国际组织代表、中外律师事务所代表以及中外法学界专家学者,无论是从参会者的规格,与会者的人数还是目前大会收到的论文数量来看,都是前所未有的。由此足见其他国家对中国法律服务业开放的高度重视。 在以论坛形式组织的会议上,中外法律界专业人士,面对面地介绍、提问、探讨,针对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进行研究与磋商,特别是通过对会议议程上所有议题的深入讨论,这种高水平的交流,将会使中外法律服务界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