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解国资监管条例
发布时间:2003-06-16 浏览数:971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颁布实施不久,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因为“没有一个好的基础,我不太敢说。今天敢说,是因为起步还可以”。这个起步包括机构的组建和条例的出台。 国资监管立法迈出实质性步伐 暂行条例历经4个月出台了。李荣融说,暂行条例使监管工作有法可依。它的颁布实施,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目标的重大举措,也是重要标志。今后,不仅推进国资体制改革、国资管理制度创新有了法律依据,而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也有了法律保障,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力度将加强,而且国资监管方面的立法也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 李荣融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涉及国资监管的部门规章以上的法规性文件200多件,但以往立法,缺少基本法方面的规定,而且规范国资行政管理的多,规范出资人监管方面的少;规范基础管理的多,规范资产运营及监管的少;规范监管方面的多,缺乏对国资立法的系统研究。 下一步,国资委将以条例为依据,清理以往规章文件,并抓紧制定配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李荣融透露,清理内容主要包括《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等。“当前重点是要依法办事。” 条例细化有六方面重点 对于条例的原则性、起步性、过渡性的特点,李荣融说,有些人觉得不过瘾,没有点清楚,其实不是想不细,而是细的方面达不成共识。 李荣融说,条例原则规定了监管机构的职责,但对于职责的具体行使方式未作规定,这将在实践中完善;地方国资监管机构的设立程序,也缺少相应的规定,有待通过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予以解决。另外,随着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的深化,将形成涵盖所有类型的国资监管体制,形成以国有资产法为代表的国有资产监管法律体系,因此条例还具有过渡性。 但李荣融说,“条例把想到的、点到的都框住了”,下一步细化有六个重点: 制定有关国资监管机构履行出资人代表职责的具体办法,如重要子企业如何监管、重大资产监管办法、产权管理办法、授权经营管理办法等。李荣融说,很多地方希望授权经营,那要有个前提,就是要具备条件,管资产第一要有责任意识,否则随意性很大,因此具备什么条件,要具体化。还有重大决策权,什么是上级管的,要具体化。对于下级的指导和监督,如何指导监督,指导监督什么,都要依法; 建立健全企业负责人选任、考核和奖惩的具体程序和措施; 指定严格科学的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度; 完善企业重大事项管理机制,如企业投融资规划管理办法、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办法等; 形成有效的国有企业监督约束机制; 拟订所出资企业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有关规定。 谁规范就放权给谁 对于地方关心的国资委将如何指导和监督下级国资监管工作,李荣融说,按照十六届二中全会的精神,由上而下、有序进行的原则,地方不要太着急。资产属国家所有,中央、地方分级代表,资产少了也是你,多了也是你,所以不要急于去处置,急于要办的事是依据条例建立地方监管机构。有序也体现在两点:指导各地建立机构,完善各项法规政策。 对有的地方的“冰棍”理论,李荣融说,“关键是不规范。”还有国有股减持、转让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规范,后遗症不少。这种形式要采用,关键是制定办法,比如产权交易要透明操作,大股东要维护小股东利益,要尊重人家,不要欺负人家。 “最重要的是做事要规范。”李荣融说,“慢一点,但要规范。不规范做不大”。他说,“我现在胆子不大,是因为不规范。规范了,我敢做。” 对于企业而言,核心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在2005年以前,最晚2006年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李荣融说,鉴于企业的现状,还得当会儿“婆婆”,但这个“婆婆”不是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婆婆”,而是一些细事。因为有些企业不是按照公司法组建,是按照企业法建立,没有董事会,所以他估计会有半年时间比较辛苦。 “谁规范得早,我就放权让他重组整合。”李荣融说,内部不规范,外部不敢放权,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当前国资委的工作很重要,便是要做一些基础性工作。 而对于国资委自身的规范,李荣融表示,将建立规范的决策程序,决策中将明确责任。以往国资管理最大的毛病是找不到责任人的载体。“全管就要全担责任,不担责任就一点权都没有。”他透露,国资委还将聘请专家组建一些顾问委员会,帮助决策。 最难的是管人,最重要的也是人 在管人管事管资产中,最难的是管人,最重要的也是人。李荣融说,要找到这个人,最重要的是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国资委履行任免职责时,将把党管干部原则和市场化配置企业人才的机制结合起来,建立选拔人才的标准。 他说,过去差就差在选人上。今后重点,一方面在选人上,另外,发现人不行要及时换人。“用人要负责,走人也要负责。”现在,国资委管人就设有两个局,管住人也就管住了事管住了资产。 而对企业负责人的考核指标上,李荣融也说,不在于多在于准。 今天,李荣融还透露,没有授权国资委管理的中央性质的资产,如铁道、联想、方正等,今后趋势可能也会纳入国资委监管中,但前提是这些企业政企分开。 同时,他还忠告企业,做好主业,做强主业,“凑大”不行。对于地方政府有些企业的投资,他表示,会考虑地方的投入,不必担心。而有人担心条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会影响所有制的变化,李荣融说,不会也不可能。 曾经有人跟李荣融说:“你来了,可以加快重组兼并了。”李荣融说,“我还不太敢做。有些企业主业都搞不清,看着挺热闹,我认为搞不长。” “利润固然重要,但我更看重的是成本。”李荣融看重的是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