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获奖论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进无障碍环境的建设

2007-04-05    作者:广东广大律师事务所 沈月鹏律师      浏览数:15,102

(本论文荣获广州市律师协会二OO六年度理论成果三等奖)

 

内容提要: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是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而且已成为世界共同关心的课题,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和理想。作者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性出发,联系实际,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无障碍环境建设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提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应“加强宣传、增进理念;实施教育、提高素质;加大力度,依法建设;消除数字鸿沟,促进信息无障碍;抓住重点,以点带面”的创见。

    关健词:和谐社会、无障碍环境、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民主法治、公平与正义、数字鸿沟、设计规范。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关注弱势群体。残疾人是社会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关爱。同时,也为我们在新世纪新的年代,做好残疾人工作,发展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提出新的要求,指明了方向。发展残疾人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好残疾人问题,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社会团结和睦的重要内容。而残疾人热切关注的无障碍环境建设问题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本文试就此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一、无障碍环境概念

建设无障碍环境,,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理念。既是残疾人的需求,又是现代人类的普遍愿望。无障碍环境,就是所有人,包括健全人,伤病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人群,能够没有任何不方便和障碍,共同自由地生活和活动的环境。无障碍环境,不但是通行上的无障碍,生活上的无障碍,还有交流上的无障碍。

无障碍环境建设,包含物质和人文环境两个层面的内容。物质环境的无障碍建设,主要是指城市的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应方便残疾人通行和使用,满足坐轮椅者、盲人过街音响装置,以方便视力残疾人通行,还有人行天桥升降梯、升降平台、无障碍电梯、残疾人沐浴间、无障碍厕所、残疾人专用停车位、盲文站牌等。公共传媒,应使听力言语和视力残疾者能够无障碍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如影视作品、电视节目的字幕和解说、电视手语、盲人有声读物及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的利用,消除“数字鸿沟”等。人文方面的无障碍,是指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环境,消除社会排斥、实现残疾人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的无障碍。

 

二、残疾人客观需求

在世界上,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在人类的历史上,每个阶段,在每个国家,每个社会和每个阶层,都有残疾人的存在。而残疾人是由于遗传、疾病、生理缺陷、自然灾害或工伤事故、战争和环境污染所致。虽不像正常人那样,但却是社会成员的组成部分,并非异类。残疾人是社会特殊困难的群体,或说社会的弱势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rulner able groups。在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指一部分人群在经济、文化、体能、处境等方面,都处于一种相对不利的地位。目前,在全世界的残疾人已超过5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平均每五个家庭就有一个残疾人。在多数国家里,每10个人中至少有一个人。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残疾人占到总人口的20%。而我国残疾人据抽样调查统计达8296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34%。广东则有539.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5.86%

无障碍环境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须知残疾人有人的尊严和权利,残疾人的存在,是人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付出的一种代价。由于残疾人自身的缺陷,不像正常人那样,无障碍环境自然形成是其客观需求。这因为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对无障碍环境的需求,不少残疾朋友有深切的体会。说:“走出家门不容易,因为道坎、台阶多,出行艰难,不是常人所能想象和体验的!”并说“无障碍环境,对我们残疾人确实重要,没有无障碍,要进入公共场所,寸步难行,真是难于上青天!”邓朴方同志曾坐着轮椅,深入我省深圳特区视察时,说过一句很生动实际的话:“我们的城市建设发展很快,但因为无障碍设施的考虑不足,使残疾人遭遇种种不便!”这既是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关注,又是其深刻的体会。

有个肢残朋友说:“由于不少公共场所未按无障碍规划设计,残疾人无法使用,门前有几十个台阶,我们残疾人要进去,有如登万里长城的艰辛!”《深圳商报》的记者这样描写一位残疾人进入深圳书城台阶的情景:“双手紧握栏杆,半侧着身子,她使尽全身力气缓缓地提起左腿,轻轻放落在台阶上,然后一拧身,再将右腿拖上来。就这样,她总算登上深圳书城的首级台阶。川流不息的人群从她身旁轻快地上上下下,她却只能一级一级台阶艰难地往上挪动,累得气喘呼呼。她别无办法,因为深圳书城没有修建供残疾人行走的无障碍通道。”著名作家史铁生说:“给我自立的条件,比给我任何其他帮助会帮助更大。”这些出自他们的肺腑之言,确也反映了广大残疾人的心声,道出对无障碍环境的客观需求。

 

三、和谐社会之所需

社会和谐是美好的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理想。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是新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又是我们面临的任务。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概括地说:一是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二是一个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社会;三是一个创造活力得到充分激发的社会;四是法制健全、管理经济有序的社会。

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虽然基本上是相适应的,但仍然存在着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质上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不断得到调整的社会。

和谐社会,不仅是指人类与自然的和谐,更主要的是人与人、邻里与邻里、群体与群体、企业与企业、单位与单位、政党与政党之间,和衷共济,互谅互让,消除隔阂,友好往来,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总的一句话,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共同发展”。无障碍环境,无疑是关系到人的和谐,它既是残疾人客观需求,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所需。它不但直接关系到残疾人,而且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显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更重要的是反映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能否最大程度追求社会公平、体现人文关怀,社会的关爱。应该意识到,把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我国发展总体设计,对于构建一个惠及人人,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

其理由突出地表现在如下三方面:

A、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原则。这因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残疾人是社会的成员,乃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虽然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并存在多样性和差异性,但却是社会成员中的一个群体。无障碍环境是对残疾人的扶助措施,保障残疾人方便利用公共设施,不但不妨碍和影响其他社会成员实现自己的权利,相反体现人之间的公正,体现社会的文明,体现社会的和谐。

B、科学发展。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去统筹经济发展,统筹人群之间的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统筹发展中,则应把残疾人所关注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总体规划,从而,保证无障碍环境建设,在国家经济发展的统筹中,获得妥善解决。

C、民主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而无障碍环境建设,既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则应从民主法治理念出发,把无障碍环境建设,通过立法,使其建设和管理,成为国家的意志,社会的规范和公民的行为准则。不仅有益于人民,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

 

四、推进无障碍建设

    无障碍环境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理念,实现无障碍环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已把无障碍环境建设作为现代人类追求和发展的方向。无障碍环境建设,并非今天提出,早在20世纪初,由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向——无障碍设计。即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设和改造环境,为广大残疾人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其理念是强调“只以健全人为活动中心的社会并不是正常的社会”,而主张采取措施使残疾人顺利进入社会与健全人一样共同生活,将残疾人的特殊需求纳入建筑设计考虑因素,调整过去只以健康成年人为对象的建筑设计标准,以清除在城市环境中一切不利于残疾人活动的物质障碍,开拓建造一个“无障碍的生活环境”。也即是从规划、设计上保证居住点与一定数量的服务设施、公共建筑和场所连成一线,保证无障碍通道及其必要设备,使残疾人和老年人容易到达,可以同健全人一样自由出入。

对无障碍环境的研究和发展,在国际上,有的国家已先走一步。瑞典、丹麦等国,于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就建有供残疾人专用设施。现在日本、韩国和欧美各国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在公共道路和公用场所都注意建有无障碍设施。我国的无障碍环境的研究和建设,则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

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无疑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而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包括在残疾人事业中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已为党和国家所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46条规定:“国家和社会逐步实施方便残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采取无障碍措施”。国家早在1992年就颁布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其后又修订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1998年,国家建设部以建规[1998]93号文制发《关于做好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通知》,接着,建设部和中残联于19993月,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行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通知》。为贯彻上级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指示精神,各地方人民政府还结合实际,制发了推行无障碍建设的文件。

从全国来看,无障碍环境建设,北京、上海、天津抓得较早、较好。特别是北京,1985年,就对王府井、东单、西单等四条大街,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其后又对珠市口等六条大街进行无障碍改造,并修建具备坡道式的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20余座。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到来,紧锣密鼓进行各项建设,并把无障碍环境建设纳入设计施工中,可以预料,不久北京新建设、新面貌将出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我省无障碍环境,搞得较好的是广州和深圳。广州市主要道路建有无障碍设施的已达60%,其中建有缘石坡道4600个,盲道40多万米,全市100多个公园、城市广场等公共设施、民航机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客运码头基本建有无障碍设施,主要的文化、体育娱乐场馆、四星级以上宾馆、饭店基本建有无障碍设施和无障碍场所,地铁建有无障碍电梯。突显国际化、现代化中心城市。深圳的火车站、机场、罗湖海关联检大楼,均修建有坡道和残疾人专用电梯,博物馆、体育馆、大剧院和国贸大厅、人才大厅等设有残疾人专用通道和专用电梯,有名的富临酒店、五洲宾馆、顺电广场等建有残疾人专用客房和洗手间,荔枝、莲花山等公园,轮椅可自由出入。其无障碍建设,显示了我国经济特区新风貌。但不少地区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抓得不紧,措施不力,进展缓慢,未能适应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思想认识不足,无障碍意识淡薄,诸如认为“无障碍环境建设可有可无”,或认为是“少数人的事”,“我们的资金不足,怎能跟人家比呀!”等等,有的虽有行动,但未有严格按规范设计、施工。缺乏整体规划、设计多元化、体系化,特别对信息无障碍建设未引起足够重视。

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新形势与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必须推进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

(一)加强宣传、增进理念

应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特别是在规划部门、设计人员中,广泛深入宣传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0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同时,宣传联合国《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特别是《保障法》中规定的“国家和社会逐步实行方便残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采取无障碍措施”。联合国的残疾人机会均等及促进残疾人无障碍环境指导原则等,使大家从思想上认识到无障碍建设是现代化文明社会环境建设的基本规范,关系到造福人民、关系到国家建设的长远利益,以此提高规划、设计人员思想认识,增强建设无障碍环境的理念。

(二)实施教育,提高素质

为提高人员素质,以人为本,有人说,我国对环保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但对无障碍环境缺乏应有的重视,这虽然是比较,却也说明存在的实际问题。其实,环境保护和无障碍环境,也有内在的联系,和相辅相成的关系。针对目前我国的建筑设计专业教育中,很少拿出一定课时上无障碍的课程,国家教育部门,从推行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理念出发,应考虑设置或安排无障碍环境专业或课程,使未来的建筑、设计师,在学校中就受到无障碍环境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熏陶,打上无障碍设计的烙印。同时,对现职从事建筑、规划、设计人员采取办班形式,开展培训,在培训中,把无障碍环境建设列为重要内容,联系实际,增进知识,以此提高人员素质,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三)加大力度,依法建设

我们正在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无障碍环境,同样要依法建设。国家建设部、民政部、中残联联合发出《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它既体现对广大残疾人所关注的无障碍建设的重视,而且为无障碍环境设计、建设规范化、现代化,提出基本标准。各地方、各部门应予以严格实施。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必须不失时机,加大力度,依法推进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使其与国家建设协调前进。

(四)消除数字鸿沟,促进信息无障碍

在当今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越来越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里讲的鸿沟,是指在电脑时代,不同的社会群体在个人计算面占有率上的差距。消除“数字鸿沟”,其含义就是要通过信息数字化,通过互联网,解决人们之间信息享有和信息使用能力的差距。残疾人由于其心里和生理上的缺陷造成沟通上的障碍,丧失与健全人的生活、工作、学习条件,在经济上是低收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社会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残疾人事业,就必须从资金投入上,从科学技术上,研究消除残疾人面临的“数字鸿沟”,进而解决残疾人信息无障碍问题,使整个社会实现信息网络化的同时,把残疾人这一群体带入信息社会。

(五)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推进无障碍环境,应讲究工作方法,以求效果。在工作方法上,既要全面发动,又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不断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虽然我省改革开放较早,经济发展较快,但发展并不平衡。广州、深圳对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较快,搞得较好,且这好的势头在继续发展,出现可喜的新局面。其实践经验是宝贵的,值得各地借鉴,则应认真总结经验,大力进行推广。以此实现以点带面,推动全面。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取得新的进展,获取新的成绩。

现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新阶段,残疾人事业也在向前发展。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与时俱进,锐意进取,推进无障碍环境的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浅谈广州市残疾人无障碍环境建设》,作者: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钟莹、李映芬

2、《关爱弱势群体,努力建设无障碍环境》,作者:广东工业大学阎安

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作者:马克,该文刊登于北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文科学研究所,出版的《人文科学》2005年第2

5、《构造信息无障碍社会》,作者:广州市残疾人事业信息中心唐敏祥